推进“四大建设”完善“四大体系”抓好“五个结合”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德阳市委书记 李向志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省委把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作为四川当前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抓住了四川发展和治理过程中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必将对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德阳作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大市,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必须更加注重法治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走出一条依法治市的新路子。围绕深入贯彻《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总体要求,德阳将深入推进“四大建设”,着力完善“四大体系”,注重抓好“五个结合”,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深入推进“四大建设”,夯实依法治市工作基础
一是推进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完善党的领导体系和执政方式,加强党内规章建设,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推进“阳光司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大力推广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检察院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等窗口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构建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四是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依法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居)规民约,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着力完善“四大体系”,积极构建依法治市新格局
一是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水平培训、考试等制度,以城市无业人群、外来务工人员、辍学失学青少年为普法难点,以劳动就业、改善民生、依法维权为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普法实效。
二是完善社会法治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治理、维护群众权益、公共安全和社会诚信四大体系,促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立健全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健全重大群体性、突发性社会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提高对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三是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加强法律服务监管,全面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和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农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和法律辅导员。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基层群众权益。
四是完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构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监督网络体系。各级党委对下级党委依法执政进行常态化监督,各级人大依法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各级政府加强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各级政协加强民主监督。全面推行问责制度,规范问责程序,推进问责法治化。
注重抓好“五个结合”,统筹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一是将依法治市与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反对“四风”、改进作风和正风肃纪中落实法治理念,夯实法治基础,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将依法治市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政府、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
三是将依法治市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相结合,着力将法治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德阳“一三五八”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文化强市。
四是将依法治市与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相结合,以化解突出问题为落脚点,抓住干部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凸显治理效果。五是将依法治市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共享民主法治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