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但凭一颗心

2014-03-28 09:28: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河南省荥阳市检察院检察长 李国强

    □可以说,解决干警的吃饭问题,让大家能一起坐着吃,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是李国强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也是他想方设法解决的首要问题。

    □“不过有人给我打招呼。”李国强并不讳言。他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对待。

    □“如何以喜闻乐见、让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提升检察工作的知名度?”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李国强亲自“主笔”,创作谱写了院歌,起名《荥阳检察之歌》。

    □“说实话,我也有压力。但凭着公正与良心,再多的问题都能破解,再大的难题都能化解。”

    河南省荥阳市距郑州市区不过三四十公里的样子,走高速,二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因为不太远,路又好走,前些年,因工作原因,曾去过几次荥阳市检察院。印象中,这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基层检察院,美中不足的是,干警食堂有点小,吃饭得分批,即使这样,个别干警还是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时隔几年,再去荥阳市检察院,一进大门,感觉有些“异常”。四下张望,办公楼依然庄重典雅,楼前的花草树木还是和记忆中一样,但是大门西侧的那排平房,面貌却大为改观。当年,干警食堂就设在这排平房里。可现在,从外边看,好像已没有了作为食堂的那种特有的“烟火”气息。

    看出我们的疑惑,荥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沛东说:“干警食堂搬迁了,又重新找了个地方。走,咱们过去看看。”

    解决一个“根本”问题

    在王沛东的带领下,我们很快到了干警食堂。一排宽敞的房子,摆放着整整齐齐的桌椅,能同时容纳200人就餐,可以保障全体干警同时开饭。

    “包括李检在内,我们班子成员都是在餐厅和干警一起吃饭。李检说这样能更好地和干警打成一片,同时也杜绝了浪费。”王沛东深有感触地说。他所说的“李检”便是荥阳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国强。

    2012年4月,李国强由郑州市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处处长调任荥阳市检察院检察长。可以说,解决干警的吃饭问题,让大家能一起坐着吃,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是李国强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也是他想方设法解决的首要问题。

    “这关系到干警们的身体健康,更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说到这儿,李国强不由坐直了身子,语气严肃起来。在他心里,让干警们在检察院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

    在哪儿能找个合适的房子做餐厅呢?他苦苦思索。这天,当看到院墙外有几辆汽车正在从一墙之隔的废弃工厂往外拉设备时,李国强笑了。很快,横亘在厂房与检察院之间的围墙被拆除。李国强和干警们一起动手整理,将其中一排厂房改作干警餐厅,另外一排厂房建成多功能会议室。中间的院落也没有空着,李国强因陋就简,拉起球网,建起了一个简易球场。

    吃饭的地方有了,健身的地方也有了,干警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碗水要端平

    吃饭的问题解决了,李国强开始着手鼓舞士气,提振精神,调动干警们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种种原因,荥阳市检察院8年间没有进行过一次职级调整。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管从事哪种职业,个人的正当权益必须维护。长年累月只干工作,没有晋升没有提拔,干好干坏一个样,谁还能看到希望?谁还能保持前进的动力?”李国强提高了声音,但仍不失温和文气。在他看来,老干警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年轻干警的进取心。一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的基层检察院,凭什么吸引人才?凭什么留住人才?后继乏人,人员老化,凭什么去维护公平正义?

    那段时间,李国强几乎天天往市里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汇报情况。2012年底,荥阳市检察院一次性为39名干警解决了职级问题。

    2013年初,院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人事大动作,跟上次不同,这次是组织全院干警进行竞争上岗,对所有中层进行了一次大换血,大调整。这也是李国强到荥阳之后,根据近一年的观察、了解,以及个人特长和岗位特点,最终确定的。

    竞争上岗之前,也有人善意提醒他:“人事问题太敏感,弄不好会得罪很多人,影响自己的前途,还是稳中求升吧。”但李国强不怕,自始至终,竞争进行得风平浪静,平稳有序,没有一个告状的。

    “不过有人给我打招呼。”李国强并不讳言。他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对待。只要坚持公正与良心,一碗水端平,自然就能毫不费力地抵制住说情风。

    新人新气象,大家积极性的高涨,带动全院工作大变样。人民群众对检察院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市委等四大班子领导也相继作出较高的评价,各项荣誉纷至沓来,“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先进检察院”,“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单位”,在全市检察机关全员考试中获得团体第一,在全市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17名干警在上级检察机关业务竞赛中被评为业务能手……

    李国强一年多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落了下来。“这里边的艰辛,我比谁都清楚,但我必须坚持这样做。”他轻轻地舒了口气。

    唱一曲荥阳检察之歌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公元前202年秦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被誉为“象棋故里”、“诗歌之乡”。其中,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原型鸿沟就位于荥阳北部广武山上。“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等都出生在荥阳,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刘禹锡去世后就葬在荥阳豫龙镇檀山。能在荥阳这样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工作生活,我很庆幸,也很快乐!”提起荥阳的历史人物,李国强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其实,他并不是荥阳人。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太康县,那里也可称得上是中原文化的一方文化沃土。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等都是太康人。”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李国强同样熟知。

    “我从小学习就好,一直是班干部,上高中又是学生会干部。那时,我的语文特别好,作文总能得到老师表扬。可因为英语差,导致高考考得十分不理想。”李国强的眼中掠过一丝遗憾。但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毅然决然地走进了绿色军营。直到1998年转业,以在500名转业干部中第3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郑州市检察院,在部队整整待了12年。“这12年是让我脱胎换骨的12年,没有这12年的磨砺提升,就没有我的今天。”忆往昔,李国强有说不完的感叹。

    由于文字功底扎实,一进入检察机关,李国强便与文字材料打起了交道。“我的第一篇文字材料是篇人物通讯稿,由于点抓得好,写得生动感人,被《河南日报》发表,引起领导关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走了‘文字’之路。”李国强坦言,刚开始他并不适应,面对陌生繁重的工作也迷茫过。但凭着年轻和激情,以及不服输的个性,他很快便克服障碍,进入工作状态。

    曾经,为了一篇汇报材料,李国强三天两夜没睡过觉,那时没有电脑,材料写完用去了整整30多页稿纸。还有一次,时值盛夏,为了写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李国强吃住在办公室,晚上就在地上铺一张凉席,写得实在熬不住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下。可大脑却停不下来,苦思冥想,高速运转,灵感来时,便又一跃而起,重新伏案疾书。

    转眼又是十几年。李国强来到荥阳之后,历史文化的熏陶,文字工作的经历,让他对检察文化“情有独钟”。

    “如何以喜闻乐见、让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提升检察工作的知名度?”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李国强想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河南豫剧,干警们平时都会哼唱几句,于是专门请人创作了《九月柿子红》剧本,剧中通过对基层检察干警工作、生活、家庭等细节的再现和挖掘,讴歌了甘于奉献、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的检察官的感人事迹。

    “还要通过检察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李国强亲自“主笔”,创作谱写了院歌,起名《荥阳检察之歌》。在走廊上碰到几个干警,说起院歌,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昂首挺胸地唱了起来:“邙岭巍巍,黄河水长,秀美的山川天天变样。庄严的检徽佩在胸前,公平正义放在心上……”

    “一站式”携手促公正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回到那排曾为干警食堂的平房,如今已是格局大变,设施齐备,宽敞的巨幅落地窗、超大电子触摸屏、温馨的接待处,到处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墙面中上方悬挂着一枚鲜艳的检徽,下面“案件管理事务中心”几个字分外醒目。

    “这是李检创新改建的‘一站式’案件管理事务中心,在全省检察系统尚属领先。”王沛东介绍说,该中心的特色在于它不是“孤独”的,它与开放式“便民检务大厅”连为一体,分区域整合了控申接待和案件管理两项业务职能,分别设置了举报申诉、案件查询、案件受理、律师接待等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来访群众、律师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办案进度,查询、阅卷、复制案件材料,实现了案件管理向涉检信访、便民服务、提升能力等三个领域的延伸。

    “与此同时,案管中心还发挥着它另外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全面开展案件质量评查。”

    王沛东说,荥阳市检察院充分利用了案件管理事务中心的数字化、动态化、透明化这些优势,对案件评查的方式进行了新的尝试,实施从案后评查向兼具同步评查转变、全面评查向重点评查转变、平面评查向内涵式评查转变,全面提升案件质量和干警执法办案水平。院里制定的《案件质量内涵式评查工作规则》打破了以往的案件评查标准,对案卷质量设立了“6级12等”评查等级,深入剖析卷宗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督促整改,实现对业务部门干警执法能力和水平的考察监督。

    此外,案管中心有专人定期进行信息分项汇总分析,并对这些第一手的基层案件数据进行横向比对、专项分析,对一些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及时作出专项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

    控申接待大厅和案件管理事务中心由一条玻璃走廊一分为二,墙上整齐地挂着电话预约接待制度、限时办结制度、首办责任制等制度,十分醒目。来访群众不用绕行检察院大门,便能直接进入大厅,咨询反映问题。

    案管控申携手提供的“一站式”服务,使该院的案件管理工作发挥了多重效用,同时也促进了控申工作的健康发展。2013年12月,荥阳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被评为“河南省检察机关首届控申举报精品案件”。

    2012年,荥阳市检察院反贪局接到了一个来自该院控申部门的案件线索。经查,荥阳市某镇群众联名举报该镇民政所人员和两名村干部等3个人冒名领取该镇村民低保金持续3年之久,27户50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平均到每一户,涉案金额虽然不多,但对低保户来说,低保金就是他们的‘活命钱’。一定得依法尽快查清案件事实,给村民一个说法。”说起过去几个月的案件,李国强仍然一脸凝重。

    很快,该案成功“收网”,面对扎实的证据,3名犯罪嫌疑人不得不低下了头,如实承认自2008年至2011年,3人共贪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万余元。2012年6月,荥阳市法院认定李某等3人犯有贪污罪,3人分别被判处十年至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27户被侵吞的低保金被悉数追回,由荥阳市检察院如数送还到村民手中。

    “说实话,我也有压力。但凭着公正与良心,再多的问题都能破解,再大的难题都能化解。”李国强再次说到公正与良心,语调不高但掷地有声,一脸温和却充满了信心与力量。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