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靖江检察院对“隐秘性泄题”提起公诉

2014-03-27 11:26: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隐秘性泄题”原是个骗局 江苏靖江检察院提起公诉

    利用考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在网上购买考生信息并在考试前群发“推销考试答案”的短信,收到考生汇款后即“人间蒸发”。近日,经江苏省靖江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对被告人周兵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

    求考试答案落入“圈套”

    “机会是自己把握的。现有2013年靖江事业单位考试答案,详询QQ……”去年8月3日,在靖江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前一周,一条短信惊动了正在紧张复习的王先生。

    犹豫再三后,王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按照短信内容提示,加了QQ昵称为“文源教育”的网友为好友。

    “真有靖江市事业单位考试答案吗?”王先生咨询。对方回复:“本次靖江市事业单位考试内容,我机构考前提供100%的考试原卷、90%的准确答案,价格5000元/份,8月7日前办理给予八折优惠,折后不议价,过期恢复原价。”

    在询问期间,王先生还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官网”链接。王先生点开这个名为“文源教育”的网页,网站上有历年各地事业单位招考真题和答案。王先生通过网络搜索核实,发现确实是历年考题。

    “我们是一个很专业的机构,掌握内幕信息,且将考生和机构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提供的答案都属于隐秘性泄题。”对方又在QQ上解释考题的来源,王先生这才吃下“定心丸”。当晚,王先生将4000元通过网银转账到对方银行卡上,等待对方发给自己考题和答案。

    第二天上午,过了约定时间,王先生仍然没有收到答案,便再度联系对方。对方提出,为防止泄密还需再缴纳2000元保证金。王先生再次汇款后,又QQ联系“文源教育”,不料对方已将他拉入黑名单。

    因顾及面子且怕耽误考试,王先生并未报案,直到后来警察找到他,他才讲述了被骗过程。

    考生信息来自QQ群

    在同一时间内,像王先生这样“被推销”考试答案的人还有很多,有人还将相关情况在网上讨论。此事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反响,靖江市人事部门得知后,迅速报案。

    2013年8月6日,警方根据线索赶赴云南昆明,将正在QQ上与其他考生“谈生意”的犯罪嫌疑人周兵抓获。

    经查,周兵是湖南人,小学毕业后到昆明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网上卖考试答案骗钱,便计划效仿,并购置了笔记本电脑、安装了快速网络、申办了多张银行卡。

    前期工作做好了,考题和答案从哪里来呢?为此,周兵不断从网络搜索近年来的有关考试真题,还花钱请人设计了“文源教育”网站,在网站上发布帮人考取的“成功案例”,以赢取考生信任。

    如何弄到考生信息呢?周兵又登录QQ,通过不断搜索和添加各类QQ群,从中获取考生信息。

    一番努力后,他从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QQ群里,购买了包括王先生在内的2700余名参加此次考试的考生个人信息,再通过手机向考生群发短信。

    信息买卖催生犯罪

    警方抓获周兵时,还从其作案的笔记本电脑上查获了贵州省某事业单位招考及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报名人员个人信息2万余条,包括考生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户籍地等内容,而这些信息均是周兵通过网络购买。

    在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周兵还交代说,其以同样手段骗得湖南某市英语教师招聘考试的一名考生2000元。

    今年3月5日,靖江市检察院以诈骗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周兵提起公诉。3月19日,法院作出上述一审判决。

    办案检察官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售,随之被各种垃圾短信和不明电话骚扰,甚至上当受骗的情况频频发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多种下游犯罪的源头,社会危害性较大,严重威胁了社会和谐稳定。刑法修正案(七)确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首次把对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护上升到刑法层面。这也要求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国家机关和相关部门加强行业自律,注重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建立追责机制,严防公民信息非法泄露。(作者 苏振东 蔡科臣)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