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青是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的一名普通检察官。
今年1月,他获评全国最美检察官。
他美在哪里?
“美是一种笑容,这种笑容不仅要留在自己脸上,更要绽放在群众的心中。”南京市检察院检察长葛晓燕这样解释。
“检察机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检察官要在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李海青做到了。”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向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们介绍李海青事迹时,这样说道。
李海青,这么多年来,千调万解,千言万语,其实只为了一句话: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让百姓和和气气安居乐业。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把群众放在心上,执法办案为了人民,这样的检察官的确是最美的人。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我们需要许许多多像李海青这样的检察官。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当下,我们再次走近李海青,深切感受到他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情怀,不断体会他所代表的优秀检察官们时代价值和典型意义。
调解记:
32幅锦旗挂满两面墙
“李海青,李海青!李海青到没到?”信访群众赶到了检察院,分管副检察长刘萍跑步去“救火”,隔着门看见李海青正站在人群里,刘萍呼口气,满脸轻松地转身走了。
“这个李海青,调解的功夫比街道大妈还厉害!”秦淮区检察院检察长朱赫说。
在南京秦淮区检察院海青工作室,最招牌的标志就是李海青真诚的笑容和他那充满热情的大嗓门。
秦淮区地处老城南,低收入群体多,外来人员多,矛盾纠纷多。2013年,原白下区和秦淮区合并,成立了新的秦淮区,化解涉检涉法信访更加繁重。
2011年1月,南京市检察机关首家以干警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全国先进检察院秦淮检察院挂牌成立。
“一是考虑到我有一些群众工作经验,二是考虑到我长相朴实,比较亲民。”李海青调侃说。
工作室成立7个月,就接访了315人。26件各级部门啃了几年都啃不动的信访“老案”,到了他手里,一年就化解掉了16件。短短两年里,他调结了137件各类型案件和纠纷,没有一个当事人再来“秋后算账”。
他调解过“城管被瓜贩打伤”案,调解过外地人夫子庙斗殴案,也调解过小区车位纠纷案,而在这其中,压力最大最复杂的还算是学生聚众斗殴案。
2009年11月11日,网民们俗称的“光棍节”。
就在狂欢节前夕,来自南京的数所学校的“光棍们”因争女友爆发了一起聚众斗殴案件。
6所学校,7名被告,2名原告,30名涉案人员,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
李某的爸爸说:“我儿子被他们打得昏迷过去,头部缝了13针,一针一万,先掏13万再说。”另一位受害者家长更绝:“要想不赔,就让家长拿铁棒打他家小孩的脑袋,缝10针!”
主要加害人有9位学生,其中2位因为不满14周岁被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当李海青把30余万索赔要求告诉他们时,7位家长吵的吵,哭的哭,乱成了一锅粥。
“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法律关系、各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尽最大努力抚平被害方的怒气,理顺加害方的抵触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每一个参与的孩子懂得责任,懂得法律,也懂得忏悔。”
经过10个多月调解,100多次的约谈,根据涉案未成年人在共同犯罪中参与程度的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经过多次协调、沟通,最终确定了七名加害方的赔偿数额,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这起聚众斗殴案的各方九位家长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
依照法律规定,经过检委会集体决定,秦淮检察院对上述涉案未成年人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院关工委随后负责帮教这批已经悔罪的青少年。
调解结束后,当记者问起具体的调解次数时,李海青说:“我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位家长仅我给他打电话约见就有37次。”
今年初,秦淮检察院关工委的董惠琴来到了海青工作室,告诉了李海青一个好消息:那场斗殴案的当事青少年如今全部顺利毕业,其中两名出国留学,其他学生踏上了社会,再也没有发生违法违规的事情。
当然,这些学生应该不会忘记,是一位叫李海青的检察官在他们迷茫的青春期伸出手,拉了他们一把。
截至目前,在海青工作室的两面墙上,已经挂上了23面鲜艳的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感人的故事。
成长记:
女兵连里的男教导员
李海青只是一个普通干警,可是他为什么这么神?
“男神”是炼出来的!
19岁之前,李海青还是一名学中医的农村小伙子。19岁那年,他离开老家江西兴国县,当了兵。
因为有中医的基础,李海青被分配到了部队的卫生院,当了一名卫生员。为了提高医疗水平,三个月后他又被送到金华市人民医院实习,本来想扛枪的李海青却拿起了手术刀来。
“我记得当时给许多病人做了纤维瘤手术。”李海青讲起往事来,禁不住有些得意。这段独特的经历他可从来都没和检察院里的同事说过。
正当他努力当个好医生的时候,部队开始鼓励基层优秀士兵报考军校。
于是毕业后,军医李海青从此成了雷达指挥专业的一名新兵。
李海青这下遇上了大麻烦了。他方言重,可是报编码不容许含混不清,必须像绕口令一样准确干脆。挫折过,绝望过,甚至骂过自己后,李海青还是挺过来了。“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要做到,还要做得好!”
部队晚上10点熄灯,李海青常常半夜2点偷偷起床,躲到营房外默念编码,反复对口型。就这样夜以继日地拼命,他起了一嘴巴的火疱,舌根都溃烂了,吃饭钻心的疼。当然,他也从此炼成了一名优秀的雷达兵。
此后,他作为优秀指挥人才调入南空指挥所,先后到发信连当指导员,通信总站司令部协理员、任新兵营教导员。
进了女兵连,李海青傻了眼。
这里清一色的都是女兵。
150多名新女兵,班长、排长、连长都是女兵。和美女聊天是幸福的事,何况和英姿飒爽的女兵,可是“聊天”要变成了每天的工作,那可就不是件轻松差事了。
“我就想,这些女孩要是我的妹妹,我会怎么对待她们。思想上,要给她们排忧解难,训练中,要教她们技术本领,生活中,要把她们团结成一个大家庭。”
经过和连长商量,李海青和连长、排长、班长详细地给女兵们分了类:想家的、怕苦的、好学的、技术强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的,一类一类地沟通了解,思想工作尽量做到了家。一开始,女兵们还对这个男教导员有保留,躲着他,后来就完全信任他了,连处对象、情感纠葛这样的秘密都和他谈了,请他给提意见。李海青如今善于做“婆婆妈妈的工作”,是不是从那时候锻炼的呢?
三个月后,新兵连顺利地度过了波动期,女兵们已经从一群普通的社会女青年转变成了严格守纪作风优良的女兵了。
李海青带了三年的女兵,作为一名男兵,融洽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在当好家长的同时,他记住了每一张美丽的笑脸,也见证了一批批女兵的成长。
至今,他依然忘不了那个镜头:
元旦的早晨,李海青正独自坐在房间里,他也想家了。这时候,有人敲门。开了门,外面站满了女兵们。她们一边喊新年好,一边一拥而上,欢笑着把他们的教导员给抬了起来。
咔嚓,新年的照片就这样幸福定格了。
2004年,李海青转业,进入了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
这个优秀的雷达战士 在新的岗位上并没有“抓瞎”。
“院里觉得要给他个平台,发挥他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特长。”秦淮区检察院专职委员李和生说。
于是,海青工作室搭起来了。
工作室刚开张,就遇到了安徽农民老袁的纠纷。
老袁的儿子在南京打工,和老乡发生纠纷,把人家打成了轻伤,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62岁的老袁急得在南京的街头痛哭。李海青了解情况后,拉着当事双方讲道理、讲法律、讲感情,只用了半天时间,双方互相赔礼道歉,受害人最后还认老袁为干爸爸。
2011年8月,老袁冒着酷暑赶到了秦淮区检察院,一见到李海青,立刻把一面鲜红的锦旗捧了过来:一心为民,执法为公。
“我要亲手给你挂起来!”老袁在工作室里到处寻找,听说没有钉子和锤子,二话不说,放下锦旗就跑出去了。李海青正在纳闷,工夫不长,老袁又回来了。原来他跑到了街对面,买了一把锤子和一盒钉子。
“我们只做了这么一点事,老百姓就把你举得那么高。”看着老人家年纪大,还站得那么高敲钉子,李海青不由地感动和惭愧。
锦旗端端正正挂好了,老袁满意地左右打量,临走,他高兴地说:“李检察官,锤子和钉子都送给你了,方便以后你们多多挂锦旗!”
今天看来,李海青没有辜负这位普通农民的期望。
进京记:
一万句其实只为一句话
这些年,围绕着“海青工作室”,一件件生活剧在这里上演,每起案件背后其实都折射着复杂的社会现象。
海青工作室里发生过很多感人的事。有人给李海青下过跪,也有当事人莫名其妙的埋怨他,但这些都不能改变李海青的性格和从事调解工作的初衷。
他坦承,干这份工作,还需不断地充电,增加知识储备和抗压能力。去年,他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并取得了等级证书。
“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既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又解开当事人的‘心结’,才能真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
一位年仅10岁的男孩目睹父母在法庭上的争吵,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影响,回家害怕得不敢睡觉。海青工作室三名工作人员在海青带领下,一起对当事人的小孩进行心理疏导,努力消除案件审理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如今,小孩从当时的一言不发变得开朗活泼,还给检察官和社工送来小零食。
“我长大了好好照顾妈妈。”
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李海青内心不禁涌起了暖意和喜悦。
2014年1月10日,李海青赴北京参加了最美检察官的颁奖礼,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的接见。座谈的时候,他掏出了稿子紧张地念着。为了这1000多个字,他熬了两个晚上。
“我的普通话不好,我怕不会说话”回来后,他自嘲地说。
可是调解了100多个案件,说尽了千言万语,他不是最会说最能说吗?
检察日报副主编赵信现场作了一词来评论李海青的“说话”:《如梦令》:细语轻声说法,五句三言温雅,化解百家难,咱去劝人一把。声哑,声哑,是为和谐添瓦。
“我常和儿子讲,你将来不管做什么工作,你要尽职尽责,勇于担当。哪怕你扫大街,也要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因为,这是做人的本分。”李海青说。
李海青,他做的比说的更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镌刻在乌衣巷口,毛主席亲笔书写。
凭栏远眺,流水悠悠,透过无敌的岁月,这句诗词其实还明示了一个真理:历史无论如何轰轰烈烈,都抵不过百姓的安居乐业。而检察官李海青做的,正是为了这片安居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