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他做到了”

2014-03-27 11:15: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成长记:

    女兵连里的男教导员

    李海青只是一个普通干警,可是他为什么这么神?

    “男神”是炼出来的!

    19岁之前,李海青还是一名学中医的农村小伙子。19岁那年,他离开老家江西兴国县,当了兵。

    因为有中医的基础,李海青被分配到了部队的卫生院,当了一名卫生员。为了提高医疗水平,三个月后他又被送到金华市人民医院实习,本来想扛枪的李海青却拿起了手术刀来。

    “我记得当时给许多病人做了纤维瘤手术。”李海青讲起往事来,禁不住有些得意。这段独特的经历他可从来都没和检察院里的同事说过。

    正当他努力当个好医生的时候,部队开始鼓励基层优秀士兵报考军校。

    于是毕业后,军医李海青从此成了雷达指挥专业的一名新兵。

    李海青这下遇上了大麻烦了。他方言重,可是报编码不容许含混不清,必须像绕口令一样准确干脆。挫折过,绝望过,甚至骂过自己后,李海青还是挺过来了。“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要做到,还要做得好!”

    部队晚上10点熄灯,李海青常常半夜2点偷偷起床,躲到营房外默念编码,反复对口型。就这样夜以继日地拼命,他起了一嘴巴的火疱,舌根都溃烂了,吃饭钻心的疼。当然,他也从此炼成了一名优秀的雷达兵。

    此后,他作为优秀指挥人才调入南空指挥所,先后到发信连当指导员,通信总站司令部协理员、任新兵营教导员。

    进了女兵连,李海青傻了眼。

    这里清一色的都是女兵。

    150多名新女兵,班长、排长、连长都是女兵。和美女聊天是幸福的事,何况和英姿飒爽的女兵,可是“聊天”要变成了每天的工作,那可就不是件轻松差事了。

    “我就想,这些女孩要是我的妹妹,我会怎么对待她们。思想上,要给她们排忧解难,训练中,要教她们技术本领,生活中,要把她们团结成一个大家庭。”

    经过和连长商量,李海青和连长、排长、班长详细地给女兵们分了类:想家的、怕苦的、好学的、技术强的、生活方式不适应的,一类一类地沟通了解,思想工作尽量做到了家。一开始,女兵们还对这个男教导员有保留,躲着他,后来就完全信任他了,连处对象、情感纠葛这样的秘密都和他谈了,请他给提意见。李海青如今善于做“婆婆妈妈的工作”,是不是从那时候锻炼的呢?

    三个月后,新兵连顺利地度过了波动期,女兵们已经从一群普通的社会女青年转变成了严格守纪作风优良的女兵了。

    李海青带了三年的女兵,作为一名男兵,融洽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在当好家长的同时,他记住了每一张美丽的笑脸,也见证了一批批女兵的成长。

    至今,他依然忘不了那个镜头:

    元旦的早晨,李海青正独自坐在房间里,他也想家了。这时候,有人敲门。开了门,外面站满了女兵们。她们一边喊新年好,一边一拥而上,欢笑着把他们的教导员给抬了起来。

    咔嚓,新年的照片就这样幸福定格了。

    2004年,李海青转业,进入了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

    这个优秀的雷达战士 在新的岗位上并没有“抓瞎”。

    “院里觉得要给他个平台,发挥他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特长。”秦淮区检察院专职委员李和生说。

    于是,海青工作室搭起来了。

    工作室刚开张,就遇到了安徽农民老袁的纠纷。

    老袁的儿子在南京打工,和老乡发生纠纷,把人家打成了轻伤,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62岁的老袁急得在南京的街头痛哭。李海青了解情况后,拉着当事双方讲道理、讲法律、讲感情,只用了半天时间,双方互相赔礼道歉,受害人最后还认老袁为干爸爸。

    2011年8月,老袁冒着酷暑赶到了秦淮区检察院,一见到李海青,立刻把一面鲜红的锦旗捧了过来:一心为民,执法为公。

    “我要亲手给你挂起来!”老袁在工作室里到处寻找,听说没有钉子和锤子,二话不说,放下锦旗就跑出去了。李海青正在纳闷,工夫不长,老袁又回来了。原来他跑到了街对面,买了一把锤子和一盒钉子。

    “我们只做了这么一点事,老百姓就把你举得那么高。”看着老人家年纪大,还站得那么高敲钉子,李海青不由地感动和惭愧。

    锦旗端端正正挂好了,老袁满意地左右打量,临走,他高兴地说:“李检察官,锤子和钉子都送给你了,方便以后你们多多挂锦旗!”

    今天看来,李海青没有辜负这位普通农民的期望。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