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我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有理由不去吃酒了”。
“这个通知太及时,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撑不住咯。”
3月21日下午,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凤山村中街组村民王永华和来串门的王官德老人拉起了家常。王永华高高兴兴地从里屋拿出乡政府下发的一份《关于狠刹“请酒风”,践行“移风易俗”的倡议书》递给王官德。
酒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王永华是村里红白喜事当仁不让的“酒总管”,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酒席变了味。“以前街坊邻居办酒,都是红白喜事,亲戚朋友赶来热闹热闹,图个高兴。”王永华摇摇头,现在这个办酒,请得太没有道理,“孩子还没有出生就要办满月酒,小娃还在读高三呢,就要办大学入学酒,风气败坏。”
“一年一办是稳赚,两年一办得对半,三年一办人情淡。”在凤山乡,这段广为人知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违规酒席泛滥成风,更道出了这股歪风兴起的根源所在。
“我们一家四口,就靠做点小生意养家,全村有1000多户人家,90%的人家都办了酒,礼金最低50元,家里一年收入四五万,吃酒去了大半。”妻子郑长莉接过话头。女人心细,她算起了成本账,“这酒一年就要吃去两三万。”然而,更让她心烦的是丈夫王永华这个“酒总管”身份,街坊邻居请他去“主事”,不去碍不过情面,去吧最少要忙两三天,一年下来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外面,不说找钱不够吃酒席,就连找钱的时间都没有
“吃酒席看起来‘有礼’,实际是一种‘无礼’,大家都乱办嘛。”王官德今年60多岁了,从六龙镇搬迁到凤山村之前,他是六龙镇纸厂村的老支书,老人的儿女早已成家立业,为了还“人情债”,他从去年到现在已经送出去三万多元礼金。
王永华不会使用电脑上网,他还不知道,变味泛滥的“酒席风”其实早已经在大方县的门户论坛上炸开了锅。今年1月21日,大方县论坛有网友贴出帖子,讲述全县各地“请酒风”泛滥,从昔日的婚丧嫁娶、砌屋上梁等少数几个名目发展到如今的满月酒、生日酒、搬家酒、参军酒、退役酒,就连剃毛头、打保福、过关、立碑、包坟、跳菩萨等封建迷信活动也要请客吃饭,有些人手术出院和劳改释放出来也要设宴摆酒,盖房,一层、二层、三层年年办,租门面做生意的,装修厨房砌猪圈的、谎称异地购房的、崴脚扭伤腰杆的,甚至“什么也别问,就是办酒”的,细算起来多达30余种。
群众“谈酒色变”,但碍于“情面”,只得“咬碎了牙往肚里咽”。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方县委、政府获悉舆情后,迅速组织宣传部门、纪委、监察局等单位协商,寻找办法,为民解忧。王永华感受到了这样的“为民速度”。
去年12月中旬,凤山村将村民代表、党员、退休干部召集起来,80多人挤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商量“解酒之策”。村里的干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最后,将禁止违规操办酒席纳入了村规民约。
“现在好了,大家都守规矩,日子反倒还过得清净。”王永华笑着说,等到我这酒总管都“解酒”了,我们老百姓心就顺了,民风就正了。
背景链接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请酒风”问题,大方县坚持立学立查立改,立足于“办酒歪风”不受党纪政纪约束的实际,创新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法,广泛吸纳群众参与决策的制定、实施、监督、评价等全过程,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着力用“四个强化”狠刹“请酒歪风”。一是强化宣传动员,集思广益求“真招”,将《关于狠刹“请酒风”,践行“移风易俗”的倡议书》通过网络、报纸、会议等形式快速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中去,通过在论坛上邀请群众出“点子”狠刹“请酒风”。二是强化舆论引导,滥操滥办知羞耻,现场召开村民座谈会,让群众广泛参与,舆论造势,营造不能大操大办“无事酒”的严肃氛围,用文明新风刹住“请酒歪风”,引导民风回归淳正;三是强化带头示范,率先垂范树榜样,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行动,身体力行,作表率,树榜样,先行拟定约束监管机制和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婚丧嫁娶事宜申报备案,对其他巧立名目的请酒互相监督、坚决抵制;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严查严办动真格,在查和办上“严”字当头,开通举报电话,引导群众监督,对违规办酒或前往送礼的,国家公职人员年终考核不合格,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或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村干部,按法定程序辞退、解聘。
领导访谈
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
大方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请酒歪风盛行,群众负担苦不堪言这一实际,在全县广泛开展了狠刹请酒歪风,践行“移风易俗”活动,共接到举报58起,其中,举报不实18起,制止20起,查处7起,正在调查处理13起。收缴违规礼金6.87万元。通报批评4人,党内警告处分1人,免职1人,解聘1人。
群众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的“国家大事”,解决好群众的“小事”,是让老百姓看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直观的收获。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干部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改掉陈规陋习、崇尚文明风尚、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氛围,做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确实减轻了群众负担,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