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广州:首推防控一体化勤务指挥体系

2014-03-26 10:32: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东省公安厅网站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自2013年4月1日开始,在全国首推防控一体化勤务指挥体系。该机制以警情为主导,以“动态监测、动态布警、动态防控、动态调整”为运行机制,每周定期对全市案件警情特点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详实分析案件警情、分类走势及分布区域,评估预警治安突出问题及重点部位,实行差别化等级勤务响应,强化警力投入和措施调整。

    据统计,2013年,广州受理的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8%,基本实现了“稳中有降”的工作目标。

    “三位一体”指挥平台

    解放派出所警力

    “稳中有降”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去年以来,广州每个派出所把辖区按“点、线、面”划分,构建治安防控网。以天河南派出所为例,“点”是发案较多的重大场所、公交站场,“线”是以马路沿线的5条主线,“面”是分为东、西、北3个片。

    通过科学用警,布“点”、守“线”、覆盖“面”,辅以路面巡逻力量与视频虚拟巡逻有机结合,同时,亦着力提升社区防控工作效能,构成“虚”、“实”并存的立体化防控网络。确保这张网的正常运作,就是勤务模式运作,其中,“三位一体”指挥平台发挥了极大作用。

    早在2011年10月,广州天河公安就在辖区派出所推行“三位一体”指挥平台。“三位一体”就是整合派出所的视频监控、信息研判和指挥调度岗位,值班所领导进驻“三位一体”指挥室,使指挥调度工作前移,实现了指挥调度扁平化,提高了打防的精确性,使派出所的防范打击更快更准。

    “三位一体”不单改变了天河区公安分局派出所的勤务模式,还改变了民警和指挥员的防控和打击理念。

    “外面防范紧了,发案就少,派出所接警办案的压力就少,就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石牌派出所副所长谢乐文说,石牌派出所2013年刑事治安警情、“两抢”警情、盗窃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5.7%、53.1%、29.4%,同时,处警及时到场率的提高,使群众有事情的时候,很快就能见到警察,安全感大幅提升。

    现在广州警方倡导“大案快破、小案多破”,只要防范工作做得好、治安防控网布得好,发案少了,派出所的警力就解放出来了,可以腾出警力去破“小案”,特别是多破那些发生在群众身上和身边的侵财案件,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等级勤务响应机制

    实现警力弹性启动

    在实施“三位一体”指挥平台的基础上,广州警方根据各分(县)局的案件警情监测结果,对各区公安分局、县级市公安局辖区治安状况由高至低实行红、黄、蓝、绿四色预警,对应启动区域性社会治安防控一、二、三、四级勤务响应。

    “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广州市公安局的信息研判员根据每日、每周、每月的警情变化,会发布相应的预警,同时启动相应的勤务响应。比如绿色预警就是保持常态部署,蓝色预警就要增加5~10%的防控警力,相应的黄色和红色就要增加10~20%和30%的警力。”天河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主任伍鶧翔说。

    如果启动了预警,这些增加的警力从哪里来?天河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黄创文表示,如果预警启动,警力将从分局或者派出所其他岗位抽调。

    “打个比方,比如我们发现,这个月的自行车盗窃警情变成了蓝色预警,那么就会从平时的正常巡逻变成‘扫地’式的巡逻。如果预警进一步变化,那么就要调动更多的人加强实地巡逻、视频监控虚拟巡逻及开展警情研判,变成‘冲水’式的巡逻。”黄创文笑着说。

    据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介绍,去年以来,广州各区公安分局、县级市公安局以等级勤务响应机制为契机,积极构建业务警种与派出所“责任捆绑”的联合作战模式,从而能够合理配置警务资源,使警力跟着警情走,并通过强化重点地区、部位、时段的治安控制,有效地解决了过去治安防控“一刀切、撒网式”的状况,实现了“警力随警情集约投放、措施随实战同步调整、绩效随责任捆绑落实”的根本性转变。

    警情主导警务

    保证精确打击

    等级勤务响应机制提供了“发动机”和“加速器”,而“警情主导警务”则为防控体系提高效能。

    为了改变打防脱节、各自为政而造成警力浪费的局面,广州市公安局坚持“警情主导警务”理念,完善三级警情研判机制:以市公安局、各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整体研判为核心,以业务大队专业研判为依托,以派出所“三位一体”区域性警情研判为基础,构建三级警情研判机制,通过日、周、月、季度、半年及全年常态监测及实时监测,对发生的各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研判和评估,有针对性地指导打防工作部署。

    重视警情研判对精确打击犯罪效果很明显。天河区分安分局便衣侦查大队政委李彪就深刻体会到“打击力量跟着警情走”的重要性。在警力减少的情况下,强化警情研判,实现合理布警,精确打击,使各类工作成绩相当突出。

    在天河区公安分局便衣侦查大队,有两支警情研判力量:“两抢”警情研判队伍、公共场所盗窃警情研判队伍。

    两支队伍针对辖区内抢、窃违法犯罪人员惯常的作案特点,对团伙犯罪的作案动态信息进行研判分析,形成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半成品”,交由专业队开展专案经营,大大提高了打击精确度。

    “警情研判准确了,指挥员的指挥更有针对性,办案民警干活更顺,士气也就上来了,”伍鶧翔说。

    此外,警情研判工作还与社会面防控的勤务安排紧密联系。每周勤务运作,由指挥中心确定警情预警等级,不同的等级有对应的勤务安排,每个等级对投入的警力、辅助力量、警车都有严格的要求。出现高等级的原因倒查、督导等等这些细致的规定,这使响应机制执行得更彻底。

    常态化应急处突

    机制灵敏高效

    为切实加强全市社会面特别是重点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场所、高发案部位以及周边道路等区域重点时段的见警率和震慑力,广州市公安局立足常态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的需要,按照“常态巡逻、公开震慑,动态备勤、应急处突”的工作思路,创新建立和完善由应急备勤力量为主体,集应急备勤、街面巡逻、重大突发案(事)件处置等任务于一体的常态化应急巡防工作机制。

    “通过合理投放应急备勤力量加强路面巡逻防控,采取‘上路待战、动态备勤’的方式提高街面震慑力,同时,围绕重大安保需要,集中备勤警力,确保警力随时拉得出、用得上;另外,还将部分应急备勤力量前置到重点部位加强定点巡控,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各类突发异常情况。”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介绍。

    从2013年4月中旬起,广州全市设置了80个专门的巡逻防控区域,每天部署各单位特警、战训班等机动备勤力量,采取“街面屯兵、巡逻防控相结合”的勤务模式,每天部署200余名力量叠加到全市重点部位、路段,与属地派出所巡防力量形成互补,加大巡防力量的投入和布防密度,在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防控力度、提高见警率和震慑力、遏制街面各类可防性案件、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统计,2013年,广州市公安局依托应急巡防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现场处置各类警情1200余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30余名、网上追逃4人;截查车辆15700多辆次;查获管制刀具、毒品、假冒伪劣商品等物品一大批。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广东采取坚决措施深入推进扫黄行动
·广东东莞:36名警察因涉黄被查处和问责
·广东扫黄从线下到线上 查处近十万涉黄QQ微信账号
·广东36名警察涉黄被查处和问责
·广东持续用力形成打击整治涉黄问题长效机制
·广东部署扫黄长效机制绝不允许卖淫嫖娼蔓延

·广东部署扫黄长效机制绝不允许卖淫嫖娼蔓延
·广东有序推进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
·广东部署扫黄长效机制绝不允许卖淫嫖娼蔓延
·[视频]广东破特大偷渡案 截获外籍人员47名
·广东两名检察官返程路上救死扶伤传递正能量
·广东增城破获系列网络交友诈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