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龙翔的办公室里,所有物品都堆放得异常整齐。这一星期要开庭的案卷按照时间顺序排放在桌面上,已经审结的或下星期待开庭的案卷分门别类收纳在书柜里。办公桌上除了必要的办公用品没有多余的杂物,所有的案卷都摆放得平整有序。
去办公室找他,看到的基本都是他戴着眼镜仔细翻阅案卷材料或者对着电脑屏幕认真敲打判决书的身影。大家谈起他,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词——“老黄牛”。
22年的法院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案子达数千件,从民事到刑事,小到家长里短,大到贪污受贿,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案件,他总是一丝不苟。到刑庭8年,他办结了1200余起案件。他的工作风格就如同他的办公桌一样,简单有序。“平凡”也许是概括这名基层法官最恰当的词,但这背后也述说着他——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刑庭法官裘龙翔的坚持与使命!
一个理科生的天平梦
1981年考上大学的裘龙翔,读的专业是机械。但在这个理科生心里却一直有着一份天平梦。1985年大学毕业后的裘龙翔被分配到了一家国有煤矿企业工作,整日与他打交道的是嘈杂的机器。“当时的那份工作比较简单也轻松,但总觉得这不是自己喜欢的。”裘龙翔说。业余时间,比起嘈杂的机器,裘龙翔更喜欢读书,文字背后的世界比机器丰富多彩。
1991年,偶然的一次机会,裘龙翔看到了法院的招考信息。当时的招考是由奉化市统一进行,一并招考的还有很多行政单位。裘龙翔说:“看到那个招考信息时,我就认定了要考法院。”
当时的大学生工作都可以由国家分配,在原先的单位也干了已经近6年,家里人都劝他,工作都一样,都是国有单位,年纪也不小了,就不要再折腾了,况且就算真的考进了法院,又得重新开始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面对家人的反对,裘龙翔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他说看到招考信息时,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心中一直隐藏着的梦想。“神圣而崇高,打击犯罪,匡扶正义”,这是裘龙翔内心对法官的定义。
由于裘龙翔没有系统地学过法律专业知识,进了法院后,他知道自己必须加强专业素养,要行使好法官手中的权力,要公正处理好每一起案件,就必须精通法律知识。为了尽快积累办案经验,他主动请求到基层法庭工作,先后到莼湖法庭、江口法庭,一待就是近10年。
从最初一个简单的梦到之后这22年的法院工作,问起裘龙翔对法官的定义有什么变化。裘龙翔想想了说:“那时候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看法官最闪亮的一面,觉得做法官光荣,而现在更深的体会是这份职业所需要尽到的责任!”
52岁的裘龙翔,是刑庭的一名老法官。到刑庭8年,裘龙翔承办的案件没有一件因个人原因被改判或发回重审,也没有一件因裁判不公引起当事人信访或上访。他每年平均办结的刑事案件在150件以上,平均审结天数8.6天,是全院办案速度最快的一个。这是一个让许多年轻法官都感到汗颜的数字。
一份190页的审理报告
说起裘龙翔的认真,奉化法院领导是最清楚不过了。2003年法院建造办公大楼的时候,裘龙翔曾被临时抽调到基建组,参与办公大楼建设的协调、管理。为严格控制基建费用,裘龙翔站在工地门口,亲自登记进出工地的填土方车辆,装运土方的工程车进一辆,他登记一辆,从早晨上班一直站到深夜驾驶员休息,一连十几天,天天如此。工地的门卫老大爷说:“从没有见过这么认真的人。”最后经过核算,光填土方一项工程款就比预算节省了数十万元。
尽管裘龙翔年龄偏大,他却是刑庭最主要的业务骨干,主办大案、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2010年,法院接收了一起涉黑案件,这也是至今院里唯一的一起涉黑案件。22名被告人,涉及10余项罪名,50余起犯罪事实,30余个案卷。厚厚的一叠材料移送过来的时候,刑庭的领导也着实被震撼了。
由于案件重大,涉案人员众多,案件事实复杂,在考虑承办人时,院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裘龙翔。“他办案认真严谨,重大疑难案件交给他我放心。”奉化市人民法院刑庭庭长王建平说。
面对厚厚的30余个案卷,单单看案卷材料,裘龙翔就没日没夜足足看了3个星期。说起这个案件,裘龙翔印象深刻,虽然案件已过去三年了,但当事人的名字与案号他都能一下子报出来。“这个案子其实最主要是被告人多,犯罪事实多。当时看案卷的时候真怕遗漏什么。”裘龙翔边说边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办案笔记。
罗列每一个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做好图表厘清每一个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指控的每一项犯罪事实仔细查阅看卷确认证据。裘龙翔的笔记本里记满了每一起犯罪事实的关键点。这个笔记本既是阅卷笔录也是案件办理心得,对一些复杂的案件,他喜欢用做笔记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厘清思路。
裘龙翔说:“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想起案卷里的笔录,那些犯罪事实就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回放,第二天早上醒来总能发现前一天看案卷过程中的遗漏点。”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让最终出来的审理报告长达190页,共计93300个字,这份审理报告裘龙翔来来回回改了不下十遍。
这起案件开庭的时候,庭里有人建议某些程序可以灵活性简化,尽量缩减,以减少审理时间。但裘龙翔却不同意,他觉得不能因为被告人人数众多就贪图省力,不管案件大小,被告人的权利必须保证,每一个程序环节都不能省。裘龙翔跟同事解释说:“我宁可自己写判决书的时候加加班,也不能为了审限省略了程序压缩庭审时间,确保被告人的权利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确保案件公正审理的前提!”
在裘龙翔的坚持下,案件连续开了4天的庭。
这起涉黑案件当时在奉化这个小城里引发了关注。这起案件的22名被告人大多数为奉化本地人,从案件受理开始就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当时来找裘龙翔的人很多,有打听案情的,有送礼说情希望轻判的。奉化是个不到50万人口的小城市,亲戚连着亲戚,朋友联系朋友,两个平时陌生的奉化人总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联系起来,人世间最难处理的也是这人情关系,然而裘龙翔心里有自己的一杆秤:“今天如果因为人情卖了法律,明天我就会因为人情落入法律之手。”所以他答复所有人的都是一句话:我会认认真真办案,我不敢重判,也不敢轻判,判轻判重完全取决于犯罪的情节和认罪的态度。
帮着法官做工作的当事人
2004年法院搬入新建的办公楼,基建组也随之解散,裘龙翔又回到刑庭工作,当时的刑庭庭长王爱军有点担心,因为办刑事案件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查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提供的卷宗材料,厚厚的案卷需要的是法官的“坐功”,需要的是法官的耐性。而裘龙翔是“半路出家”,到法院后也是在法庭、基建组工作,这样的工作经历一般不太能够耐住性子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能不能尽快适应刑庭的工作,领导还真的有点不放心。但没想到的是,裘龙翔一到刑庭后,就成为庭里最早一个上班的人,也是庭里最晚下班的人,坐在办公室里除了偶尔去趟洗手间外,几乎是从不挪窝,埋头于整堆整堆的案卷之中。经年累月之后,现在他坐的椅子,右手把被他的右手总是习惯性地边思考边“摸来摸去”,竟然磨出了非常明显的痕迹。
在裘龙翔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他的办公桌上非常干净利索,他的同事说他每天都习惯性地把桌面“捯饬”的井然有序,而裘龙翔说这样工作起来觉得特别有条理,不会忙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出现疏漏。看见桌上放着一本笔记本,记者经同意打开看了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近一年来办过的大大小小的案件。翻到最后,记者发现有一页被人撕去了半页,留下的半页写着一个案件号与被告人的姓名。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裘龙翔跟我们聊起这个案子。
“这个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情绪非常激动,笔记本的半页就是被他们撕去的,但欣慰的是最后工作还是做下来了。”裘龙翔感慨地说。
2012年12月29日21时许,陈某驾驶汽车从宁海驶往宁波市区。途径甬临线时由于疏忽大意,撞上了横过马路的虞某。事故发生后,陈某第一时间报警施救,在现场等候处理,虞某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后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陈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被害人虞某已经70岁了,案件提起公诉后,虞某的5个子女到法院找到案件的承办人裘龙翔,强烈要求被告人陈某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面对情绪激动、哭哭闹闹的被害人家属,裘龙翔耐心地听完他们的诉说,然后明确告知家属们,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来表达诉求,哭闹既不能使亲人死而复生,也无助于理性处理善后事宜,除了哭坏自己的身子,没有任何帮助。
被害人的家属却表示,自己不会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就主张不到精神损害赔偿金,并坚持表示要求被告人陈某赔偿100万元。裘龙翔知道,被害人家属的情绪还很激动,他们的父亲发生交通事故离去,悲痛的心情可以理解。如若直接回绝将会激化被害人家属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甚至会将其对被告人的不满转为对法官的不满。
而被告人陈某,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驾驶员,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100万元对于陈某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陈某是家里的支柱,有一个10岁的女儿正在上学。如果双方达不成赔偿协议,不能取得被害人一方的谅解,陈某就难以适用缓刑,对陈某来说,不但会失去人身自由,还会造成家庭破碎、妻离子散。
面对这样两难的处境,裘龙翔知道,这个案件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自己需要在依法的基础上顾全双方的利益。他一面与陈某沟通,要求其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对方的赔偿要求。另一方面,多次找到被害人家属做工作。要让被害人的5个子女都同意赔偿方案是件不容易的事。裘龙翔跟被害人家属谈了一次又一次,详细解释赔偿标准、介绍被告人的实际赔偿能力,都无济于事。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裘龙翔发现5个子女中的大儿子虞某某是这个家的主心骨,虞某某的意见通常能够得到这一家人的认同。
裘龙翔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单独找来虞某某做工作,说明案件性质及法律规定,非常诚恳、非常认真地跟他说明陈某这方的实际情况,双方让步不是意味着吃亏,而是意味着双赢。看着这个老法官的耐心和真诚,吵着要高额赔偿金的家属方在裘龙翔的工作下最终低头沉思了起来。
“我们相信你,你说我们该怎么走程序就怎么走!”虞某某说出这话的时候,裘龙翔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由被告人陈某赔偿经济损失26万余元,被告人陈某得到了被害人亲属的谅解。
开庭当天,庭审现场座无虚席,两方的家属都在关注这个案件的判决。陈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听到判决后,被害人的1名亲属抱怨:“都把人撞死了,怎么能判缓刑!”此时旁边的虞某某却像调解员一样在一旁解释道:“人家也不容易,上有父母要孝敬,下有子女要抚养,也赔了我们钱了,我们也谅解了。而且这个事故他也不是全部责任。”
听到虞某某的解释,裘龙翔的心里很是感激。“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对法律的理解往往是借钱还钱、杀人偿命。但作为法官,我们在处理案件时就不能想得这样简单,如何根据每个案件的实际情况,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尽量减少双方之间的对立,这就需要与他们不断地沟通。”谈起自己的感悟,裘龙翔说,“中国有自己的国情。既要严格依法办案,又要考虑每个案件、每个当事人的不同情况,作出既合法律又合情理的判决,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在处理案件时,考虑的综合因素很多,与当事人的沟通艺术也是一门大学问”。
很多人都问裘龙翔:“你都50多岁的人了,在职务上也没有升迁的机会了,何必这么辛苦,何不图个清闲自在?”但裘龙翔说:“我虽年过半百,职务的升迁已与我无缘,但在其位谋其职,要对得起法官这个称号,对得起每个月拿到手中的工资,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记者 杨宜中 余建华 通讯员 王爱军 周 燕)
·骆云桥:奔波在大山里的法官
·女检察长的民情日记:写的都是群众心中事儿
·周业胜:上访群众露出笑容是我最大的安慰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分局民警黄雯
·四川省江油市公安局民警杜晓春
·安徽省濉溪县公安局民警郭梅
·安徽省濉溪县公安局民警郭梅
·包津燕:死案变活有神功
·春强:用脚办案口碑好
·张培中:西藏检察首要任务是维稳
·陈露:从上千枚指纹中“揪”出嫌疑人
·高敏:人称我是反贪“小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