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极为普遍,安全、便捷的特点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这一消费模式。然而,便利之余,各种风险与诈骗陷阱也层出不穷,消费者需引起足够重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信用卡套现引起关注,在此项违法生意火红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如何增加信用卡套现的成本,培养持卡者正确安全用卡的习惯,规避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的夫人那个线,这些本期《平安课堂》将为您一一解答。

   信用卡套现是指用POS机刷信用卡进行虚假消费,向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并收取手续费的行为,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犯罪行为,会给他人财产、银行信用安全等带来巨大风险。

然而,目前此类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从代办大额信用卡到违规售卖POS机,再到非法套现服务,已经形成灰色产业链,一些中介机构、银行员工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牵涉其中。

现象:

以信用卡套现,违法生意红火

近来,一些银行收紧了大额信用卡业务,然而中介机构却能轻松办到。

天津顺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只要提供身份证、房产证和工作证明,他们就能以“行长推荐”的方式办理数张总额度50万元的大额信用卡,可“搞定”的银行有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

同时,作为套现工具的POS机也能购买到。按照相关规定,申请POS机需要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身份证明等多项资料,并经严格审核才能发放。

此外,从事POS机销售、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员工赵先生透露,由于销售POS机、用户刷卡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易宝支付、富友、卡友等支付企业明知买者是用做信用卡套现的,也愿意把POS机卖给他们,一些经常更换POS机的不法分子反而成了销售企业的大客户。

作案工具唾手可得,导致这一犯罪活动屡禁不止。除了在网络上招揽生意,记者在天津、重庆等地发现,宣传信用卡套现的小广告四处散发,交易地点却很隐蔽,往往在水果店、理发店甚至普通住宅,这一非法生意红火,一些中介表示“需提前预约”。

危害:

威胁财产安全,扰乱金融秩序

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信用卡坏账总额251.92亿元,比上年末新增 105.34亿元,增幅达71.86%。

今年春节前,我国部分省市发生多起利用信用卡套现、诈骗银行资金的案件,一些诈骗资金至今尚未完全追回。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说,如今泄露及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时有发生,犯罪分子非法获取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后,再以他人名义办理信用卡实施套现犯罪。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被冒名开卡,受害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财产、信用损失。

四川成都的陈先生不久前突然接到银行发来的律师函,称其使用大额信用卡恶意透支,但陈先生从未办理过任何信用卡。

警方和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分子冒用他的身份证、工作单位等重要资料办理了多张大额信用卡,先后非法套现50余万元。

原因:

专家认为:

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够完善,

在银行授信、POS机发放等环节审查不严,

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够,

导致信用卡套现犯罪愈演愈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在同一家银行办卡,各卡信用额度往往可以共享,而在不同银行办卡,额度并不共享。为争夺市场,一些银行对持卡人争相授信,导致信用额度被多次放大,超出其偿还能力,增加了持卡人非法套现的风险。

措施:

弥补信用缺失,亟待加强监管

赵锡军建议:

必须加强征信管理,让各银行在更高程度上共享信用额度,在用户出现套现迹象时及时封堵;

将仅限于央行的征信系统覆盖至工商、税务、海关、交通等部门,使恶意套现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令持卡人不敢恶意套现。

针对以他人名义办卡实施套现犯罪行为,专家指出:

一方面,公安部门对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必须严厉打击,保持高压态势;

另一方面,银行、电信等部门必须自查自纠,严惩内部泄露个人信息。

慎重保管卡片 遗失及时挂失

案例:

王先生在工商银行办理了一张无密码信用卡。在一次外出中,其信用卡不慎丢失,而后被盗刷万余元。震惊之余,王先生十分疑惑:在办卡时,该卡信用额度仅10000元,而此前一笔消费已经刷掉了8000多元,为何会被盗刷万元?与银行沟通后,王先生才了解到银行已经将自己信用卡的额度提升到了30000元。

王先生认为,银行在未通知自己的情况下,擅自提高自己的信用卡额度,这是造成其损失的主要原因,遂将银行诉至法院。

银行则表示,在与王先生签订的合同中已明确约定银行有权单方调整信用卡信用额度,且在之后寄给王先生的对账单中有显示信用额度,王先生自己也有超过10000元的消费,因此王先生应知晓信用额度提升这一情况。此外,王先生在信用卡丢失后,也没有及时报失。

令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其诉讼请求竟被驳回。

析案:

法院认为,信用卡办理时双方签订的合同有相关约定,其后银行又在账单中作了提示,而且王先生在信用卡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失,这是造成其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银行对于王先生信用卡被盗刷不承担责任。

提醒:

无密码信用卡在刷卡时无输需入密码,只要核对签名即可。这种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后,容易遭盗刷。因此,持卡者需注意避免丢失信用卡,丢失后要及时挂失。同时对信用卡额度调整也要保持应有的关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杜绝主观占有 远离恶意透支

案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

游某于2004年1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持其办理的广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与交通银行信用卡以刷卡消费、提现等方式先后支取巨额人民币,案发后仍有部分本金尚未归还。法院审理认为,游某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析案:本案中,游某的行为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恶意透支”。我国刑法规定,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提醒:持卡人在享受透支消费带来的资金周转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出现“恶意透支”的可能。持卡人在履行与银行签订的信用卡领用合同时,要从主观上杜绝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念头,明确所持卡的透支额度,按期偿还透支本息。

提防代办陷阱 保护个人信息

案例:只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就可以办理高额度信用卡?这种“好事”基本不靠谱!

小张是山东省惠民县一家私营企业员工。听人说只需提供一张身份证复印件,某公司就能办理高额度信用卡。因急需用钱,小张就通过这家公司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不料,今年春节后小张突然收到一条在商场刷卡10000元的消费短信。原来小张把自己的信息留给了这家公司,在小张套现刷卡时,其信用卡信息已被这家公司的刷卡机读取,并制作了假卡盗刷。

析案:因能在刷卡消费时保障充足额度,高额度信用卡成为信用卡使用者追逐的对象。然而,严苛的办卡条件使得很多收入低的人对高额度信用卡只能“望卡兴叹”。一些非法代办中介名义上是代办高额度信用卡,实则盗用受害者个人信息。

提醒:本案的警示在于在申请信用卡时,申请人应通过正规渠道尽量由本人自己办理,不能轻信中介机构,而泄露了个人信息。

 

 

信用卡使用误区

1. 个人信用卡的目标客户是高端收入人群,很多人认为自己收入低,申请信用卡对自己帮助很大,其实不是。信用卡的特点更多的是方便,而不是省钱。使用信用卡不仅要缴年费,一旦错过还款时间,罚息是很高的。

2. 个人信用卡有最低还款额度,因此借了很多钱的时候,只要还最低额度就够了。事实上最低额度仅仅是银行不起诉你的底限,但是你需要支付一大笔利息,信用卡利息是按天计的,并且是利滚利。碰到这种情况,去找任何高利贷商人借钱更划算。

3. 个人信用卡可以透支取现,所以碰到急事可以取一些现金出来用,非常方便。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取现的利息是按天计的,而且没有免息期,从取现金当天就开始计算利息了,利息也是按天计算的,和错过还款日的罚息一样高。不建议在信用卡里存一点小额资产,以备不时只需,因为信用卡里的资金是没有活期利息的,更致命的是,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即使你卡内存有现金,取现还是要收取一笔手续费的。

4. 有些人不记得本月刷卡多少钱了,就大体还个数字,认为就算没还够也只差很少了,利息也不会很多。如果你在最后还款期个人信用卡没有全额还款,哪怕只差一分钱,银行也是要追偿所有“免息期”的利息。

5. 用个人信用卡循环借钱还钱,借新债还旧债,可以免去还款了。首先,信用卡不能免息取现金。其次,你虽然每个月都借到钱了,实际上只有第一个月的钱是真正能用的。第三,你最终总是要还钱的,这么做实际上只是在节省你第一个月借钱的利息。

   总之个人信用卡在给您带来方便之时,也要时刻谨记不可盲目使用,随意刷卡,注意自己的用卡安全,防止利用信用卡的欺诈盗窃行为。要合理规划使用自己的个人信用卡,不要演变成“卡奴”,让它能真正为己所用,做到随心所欲。

 平安课堂:策划/刘琳 (中国长安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