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津燕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大港审判区滨海法庭庭长,比起坐堂问案来,她更愿意走出法庭,走到当事人身边,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矛盾背后的故事。
去年8月,包津燕审理一起财产损害纠纷案。原告狄某与被告孙某土地相邻,孙某在给高粱地打除草剂时,农药顺风飘到狄某的棉田里,导致36亩棉花受灾。狄某要求孙某赔偿损失,并要求对棉田损失进行评估鉴定。
由于损失数额无法确定,包津燕打破损失多少就赔偿多少的常规,设计出这样一个调解方案:受害的36亩棉花全部归孙某收成,再由孙某按照亩产量给付狄某棉花款。孙某曾经也是棉花种植户,此方案得到两家认可。几天以后,孙某将棉花款交到狄某手里,疙瘩解开了,两家言归于好。
山东农民老孙借款买了一辆二手自卸车干土方活,债没还清就出了车祸,导致某车队一辆油罐车损坏,老孙负主要责任。自己无钱无势又是外地人,自打诉讼那天起老孙就表示不参加庭审。
包津燕冒着严寒坐上开往山东省郓城县的火车,费尽周折找到老孙家,耐心劝说老孙参加庭审。案件审理过程中,老孙得知如果判决要承担约13万元的损失时,情绪激动、拒绝赔偿。这一态度激怒了原告,表示拒绝调解。
庭审结束后,包津燕将亲眼看到的老孙家的情况说给原告听。“我知道以车抵债与车队的实际损失差距悬殊,但你们也要充分考虑被告家的实际困难,不如让他筹3万元补偿你们,先把车提走继续干活,这等于给他一家留条活路。”包津燕又为老孙算了笔账,“如果你借些钱把车提出来投入运营,今后至少还有过好日子的希望呀。”入情入理的分析听得老孙点头称是。一周后,老孙当庭付清款项,纠纷圆满解决。
靠着对当事人的真心诚意和对工作的完美追求,包津燕不仅解决了大量家长里短的小案,也解决了许多别人看来不好解决的棘手纠纷,使不少死案变成活案。在她审结的4000余件案件中,无一上访、无一缠诉、无一不良投诉、无一不廉举报,调解结案率达到80%以上,不论调判全部实现自动履行。(记者袁定波)
·赵兴军:法官应具备的三种能力
·法官减负要落到实处
·按照“三严三实”新要求打造过硬法官队伍
·河南兰考法官闫胜义坚守法庭27年
·贵州江口法官杨光汉见义勇为身负重伤
·安徽合肥:铁路法官现场解纠纷
·安徽合肥:铁路法官现场解纠纷
·山东沂南法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视频]北京:群众身边的巡回法官赵海
·新疆乌铁中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推进法官进校园活动
·孙波:梦想做名纯粹的法官
·四川三级法院首推法官网络微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