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现场录播巡回审判。
我叫黄山(化名),2013年在湖南省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打了一场官司,因误听、误信,与法官发生了不少冲突,甚至干了一些荒唐事……
那是我第一次被迫到法院打官司,和许多老百姓一样,对打官司有一种先天的恐惧和排斥,心中惴惴不安,但立案大厅法官们热情的“一站式”服务,让我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下来。
曾听人说,“当事人要是能选法官,案子放在熟悉的人手里胜算可就大了。”到了案件分配的时候,我试着问能否挑选法官,工作人员严肃地告诉我,案件完全由电脑随机分配,不可能存在当事人挑选法官的情况,并让我目睹了操作全程。
法院原来并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可怕。第一次,让我对法院的印象有了改变。
起诉书和开庭传票发到了对方手上。有人说,“对方已经在找路子、找法官了”;也有人说,“打官司哪有不送礼的,待在家里就等着输吧”。
一想也是,如果对方送了礼,自己不送,到时肯定要吃亏。在亲戚朋友的鼓动下,我一咬牙,买了礼品找到了刘法官,却遭到了坚决拒绝和严厉批评。
尽管当时被“轰”了出来,显得有些狼狈,但心中着实敬佩法官的清正廉洁。再一次,让我对法院和法官的不实传言产生了新的认识。
庭审当日,旁听席上座无虚席,整个庭审过程通过互联网直播向全社会公开,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全程参与互动和监督。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庭审图文直播让司法的公正与透明看得见。”我在网上看到一名叫“一枝梅”的网友留言。网友“小百姓”也说,“把庭审活动搬到网上,拉近了法院与老百姓的距离,点个赞!”
庭审活动全程的公正和透明让我震撼,司法这么透明,对其公正性还有什么可以怀疑,还有什么不能信任的呢?庭审结束后,心中悬着的石头几乎落了地。
“本案择期宣判。”随着审判长宣布闭庭的法槌敲击声响起,我又多了个心,难道真的像某些人所说,其中还有猫腻?
回家后,不少人煞有介事地指点:“法官压着案子不宣判,肯定是有用意的,是要你有所表示呢。”
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到法官家走一趟,心想“伸手不打送礼人”,多一份礼总是没错。在旁人的开导下,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趁刘法官外出时,把礼品硬塞到了刘法官家中。
在回家的路上,我接到了刘法官的电话:“请你把东西拿回去,否则我交由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刘法官的语气听起来是挺严厉,但也应该不至于如此吧?”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接到了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的正式通知,责令我到法院就自己的行为作出深刻检讨和反省。
真是弄巧成拙,礼没送成,反而出尽洋相,心想,这次可把刘法官彻底得罪了,想赢官司肯定是没戏了。
终于等到了案件宣判日,我忐忑不安地坐在原告席上,等待着坏消息的降临。然而,审判长宣布判决,竟然支持了我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曾某给付合同款。顿时,我泪流满面。
不禁的泪水是感激、是羞愧,更是对法官清正廉洁的敬佩,对司法公平正义的尊崇,对法院和法官误解的彻底消除。
链接
邵阳中院司法公开举措:
——电脑分案排期。杜绝当事人选法官、法官选当事人等不良现象。所有立案信息第一时间输入电脑,由电脑程序自动生成立案信息,并随机分配给承办法官。工作人员的操作界面同步显示在立案大厅的电子触摸屏上,当事人可以现场监督。
——庭审公开。对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允许群众旁听外,还积极邀请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开展网络图文直播、巡回审判、带案下访等活动,尽最大限度地促进审判活动的公开。
——公开摇珠网上拍卖。搭建了以执行拍卖摇珠室为平台,以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为载体,确立了拍卖中介机构摇珠随机选定,司法拍卖信息和拍卖标的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竞价的执行拍卖机制,杜绝暗箱操作。
——司法信息网络公开。积极落实立案排期上网,司法裁判文书上网,法院重要审判信息上网,开通法院官方微博,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邮箱等,为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监督司法活动提供便利。
——廉政员参与监督。聘请10名廉政监督员对法院工作开展日常监督。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开展明察暗访,并向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发放廉政监督卡。通过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法院院长直面百姓、法院院长进社区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司法公开透明。(口述:黄山(化名) 整理:记者 曾妍 通讯员 刘勇 周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