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站在“舞台”亮处“闷葫芦”成“社区之星”

2014-03-20 08:58:2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口述/吴 勇 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分局铜罐驿派出所民警

整理/记者 郑 欣

通讯员 王远程

2012年,我考入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分局,当上了铜罐驿镇二社区的社区民警。我从小性格内向,不太合群,熟悉我的人都叫我“闷葫芦”。成为民警后,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到社区的第一天,碰到居民还没打招呼,我的脸就红了,心里一急连说话都结巴。居民笑我面浅,有的还私下议论,说新来的社区民警不好打交道。听到这些话,我感觉压力很大,心里也越发害怕。

2013年春节期间,社区居民组织迎春晚会,老老少少五六百人唱歌跳舞好不热闹,我不时地为居民们的精彩表演热烈鼓掌。“请我们的社区民警吴警官来一个。”这时,主持人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时我恨不得找个阴暗的角落躲起来。在居民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我硬着头皮走了上去。站上舞台,我紧张得直冒汗,手脚都不知往哪搁,只好说了几句新春祝福,并恳请大家原谅我不会表演节目。走出晚会现场,我觉得居民们对我的表现多少都是有些失望的。

在随后的各项社区警务工作中,虽然我很积极努力,但始终感觉到与居民隔着一层没捅破的窗户纸。

转机出现在不久之后的社区居民电脑培训班上。为普及计算机知识,相关部门配发了30台电脑。社区领导知道我上大学时重点选修了计算机课程,想让我当授课老师,我当时还是有些心虚,觉得有点“赶鸭子上架”,但实在拗不过领导的请求,下定决心去试试。

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我精心设置了12个单元的计算机课程,确定半个月一期,周一至周五19时到21时授课,内容从最简单的开关机开始到发送电子邮件、QQ聊天等,并计划连续开办5期培训班。社区的老老少少踊跃报名参加,还把培训班叫做“铜罐驿社区夜校”。

前两堂课因为有些怯场,我稍微有些卡壳,但之后就越来越自然了。对老年人我还专门开小灶,三遍五遍地讲,直到他们完全理解掌握。第一期培训班还没结束,以往从没上过网的社区居民就开始在网上冲浪,直呼过瘾。私下里他们开始叫我“吴校长”,并很快在社区传开了。在之后的几期培训班上,我觉得站在讲台上越来越找到了感觉。特别是这期间,建起社区警务QQ群后,我作为群主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居民互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入群,人气直线上升。居民们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过了这个坎之后,我变得自信多了。我觉得,这个培训虽然在夜晚,但我却由此走向光明。此后,每月一次的平安社区院坝会上,我不再躲在阴暗角落,而是走向前台听意见。政法干警基层一线日活动上,我不再害羞,而是与困难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问民所需,帮民解困。社区治保会组织巡逻,我提着一面铜锣走在最前面,边走边敲,还喊着“请关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

让我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年时间,我在社区已经是人人皆知。去年年底,分局对我们社区暗访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参加测评的100名居民全部给我投了满意票。更让我有成就感的是,居民把我当成了自家人,社区稍有一点风吹草动,我总会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许多矛盾纠纷化解于无形,几名犯罪嫌疑人也因此束手就擒。去年下半年,社区实现零发案,我也因此在今年2月被分局评为社区之星。

今年春节期间,社区又搞了一台新春晚会。这一次,我踊跃报名参加,自编自导自演了小品 “一名社区民警的一天”,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我成了全场最闪亮的点,我的表演很入戏,在场的几百名居民笑得合不拢嘴。“吴警官真的是闪亮登场了。”主持人说。

■短评

请社区民警多往“亮处”站

在社区民警岗位,很多时候都是抛头露面的工作,就像舞台上的演员,只有站在“亮处”,才能被人注目、被人认识。民警吴勇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社区民警,特别是刚刚入警的社区民警,要往“亮处”站,要千方百计克服畏畏缩缩、躲在暗处的心理,向群众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与群众建立真感情,也才能够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