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2014年法治江苏建设工作要点》解读

2014-03-19 13:54: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在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江苏省主动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点》明确“推动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政务服务体系,规范公共服务功能,形成政府服务热线与网上审批、服务大厅三位一体联动互补格局”;“加快建设省级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政务中心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体化模式,构建综合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及公共事业领域都要实现办事项目有关信息的充分告知。”同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探索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等级制度”。为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将“逐步在县级以上政府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推进行政复议受理环节下移,扩大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设立受理点(窗口)覆盖面。”

    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将有新作为

    在今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侍鹏认为,这一重要论述,既赋予了政法工作新的内涵,也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法机关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体现在处理的每一项工作和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以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侍鹏进一步分析说,社会治理应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正义的社会制度。同时,公平正义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因此,今年的《要点》着重在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及切实解决影响公正司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要点》提出“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审判权机制改革、环境资源类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等项改革”。同时明确,“召开全省公正司法经验交流会,出台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启动新一轮执法巡视工作”;“统一把握轻微刑事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的执法尺度,避免同案不同判”;“严格规范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加强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完善证据制度,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严格落实办案责任制”等等。

    全民法治意识将进一步增强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滋养作用,弘扬法治精神,引领法治实践,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从而推进法治江苏建设进程稳步向前迈进。

    侍鹏介绍,近年来江苏的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地建设了一批法治主题公园、文化广场、街区、展馆等法治文化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对增强社会各界的法治意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今年是《法治江苏建设纲要》颁布十周年,需要从创新法治教育机制、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学理论研究三方面着手,不断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感染力。为此,我们需要强化法治文化的教育与引领作用,综合运用法治理念传播、法律知识普及、法律制度引导、法治实践体验、法治文化熏陶等途径,促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全民法制宣传由单纯法律条文向更加注重法治价值观培育转变。

    《要点》明确,要探索开展互动式、个性化的法治教育方式,加强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广大干部群众逐步养成有事想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推动全社会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努力使崇尚法治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今年在巩固法治文化阵地和平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将不断完善便民快捷、常态运行的法治文化服务功能,努力提升法治文化阵地的作用;探索建立省级法治文化研发中心、研发专家库,加大法治文化作品资源集中研发力度,推出一批法治文化新产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组织开展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和第三批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命名活动。并成立江苏地方法治研究会,完善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动态联席会议机制。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