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档案
郭淑仙 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曾被中宣部、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4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我从事法官工作已26年,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因生活困难付不起律师费的当事人,他们单纯凭法庭上的证据对峙,往往会吃亏很多。为此,我总是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在职责范围内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我会事无巨细地告诉他们拥有的权利,会尽力帮他们多做一些关键分析,会引导他们去寻找对自己有用的证据。而在法庭之外,我会把更多的微笑送给他们。前不久刚刚发生的一件事就是这样的。
那天,我正在合议案子,接待室来电,说来了一位坐轮椅的老人,情绪很不稳定。我赶忙下去接待。一个棉衣上挂满油渍的老人正在那儿喊:“都立案20多天了,你们怎么还不出结果?”
我知道这个案子。老人姓李,他老伴在医院治疗时突然去世。当时他们跟医院通过仲裁以1万元了结,后来感觉太亏,又到法院起诉撤销仲裁。案子在我们庭办理。
老人身上一股难闻的味儿扑鼻而来,一看就让人感觉是长期不换衣服的那种。我自小在农村长大,这样两个男人支撑的家庭,想都想得出是一幅什么光景。
一开始,他的表达很乱,愤怒、指责、头绪纷杂。我把自己的凳子拉到他身边,认真地看着他,听他说。过一会儿,他似乎有点不舒服,挣扎着侧一下身。我就凑上去帮他搬动一下腿,挪动一下胳膊,然后接着听他讲。是啊,谁遇到这样的事情还能够平和冷静呢?
慢慢地,我从他纷乱的叙述中理出了一些头绪:他的官司虽有难度,但还是有机会的。我先劝解老人平复心情,然后用对自己父亲那样的语气,细细给他讲法律规定,教他怎样举证。我还告诉他,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查核实。时不时地,我又帮他挪动一下不舒服的腿。
在我的劝解下,老人越来越平和了,开始跟我聊家里的事:他瘫痪10多年了,站在他身边的儿子从十三四岁起,就骑着三轮车拉他到处看病。后来,儿子在别人的资助下考上大学,却最终没等到毕业,就提前找了工作帮衬家里。
我留意一下眼前这个年轻人,穿着简直不像这个年代,肩膀显得很瘦弱。我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
聊着聊着,老人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临走时,我拿出500块钱塞给那小伙子,让他给老人买身替换衣服。出门时,老人死活不让我送。等小伙子背起他来,我才知道缘由,老人裤子尿湿了,他是要在我面前保留自己的尊严啊!
送走老人,食堂已闭餐。我回办公室泡一碗面,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屋来,暖洋洋的。(作者:吴艳霞/整理)
·冯月菊代表:让当事人打官司不再犯难
·重庆云阳:便民诉讼二维码方便市民打官司
·张行进:没钱也可以找律师打官司
·天津:检务翻译让人明明白白打官司
·上海崇明法院编发"审理攻略"指导农民打官司
·河南长葛法院便民小册子让群众明白打官司
·河南长葛法院便民小册子让群众明白打官司
·重庆:大山里设法庭村民家门口就能打官司
·玩桥牌与打官司
·北京:从“区长坐被告席打官司”看平谷法制建设新亮点
·法律送到农家大门口 ——看湖北孝昌巡回法庭如何帮农民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