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常州:“四项工程”书写司法为民

2014-03-18 09:00: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右二)视察常州中院文化建设。卢凝一/摄

常州中院院领导带领党组一班人走访企业。叶健/摄

常州中院法官到学校举办法治大讲堂。 卢凝一/摄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去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实践“以审判为中心、法官为主体、服务当事人为重心”的工作理念,以打造司法公信提升工程、司法服务延伸工程、队伍建设优化工程、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四项工程”为抓手,深入落实公正司法和司法为民各项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质增效:打造司法公信提升工程

  “人民法院作为司法审判机关,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服务好当事人是法院最大的群众路线,离开这一点,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和使命就会失去根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常州中院院长张屹这样认为。为此,常州中院党组紧紧围绕审判执行第一要务、公正司法第一责任部署工作,坚持以案件质量、效率及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全力打造司法公信提升工程。

  案件质量和效率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去年以来,常州中院强化定案把关,建立覆盖全部审判业务条线的定案把关机制,明确各类案件合议、讨论、决定的分类、分级定案程序,落实院领导、庭长、承办人的审判责任。加强审判管理,制定出台全市法院“三评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法院范围内扎实开展以庭审评查、裁判文书评查和定案把关机制评查的“三评查”活动。2013年,刑事条线就非监禁刑案件量刑情况、刑事和解适用情况、交通肇事和酒驾类案件开展了专项评查,统一了执法尺度。全市法院审判质效硬性指标同比优化,两级法院共受理案件84129件,审执结76175件,同比分别上升28.55%和16.37%,全市审判人员人均办案152件,同比上升16%。其中,常州中院审结的案件仅2件被改判或发回重审,同比下降78%。

  “评判一个案件质量高不高,取决于案件事实认定是否清楚、法律适用是否准确,更取决于解决涉诉矛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取决于是否真正关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权,强化各类司法方法,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讼止访息。”为提升涉诉矛盾化解的质量和效率,常州中院积极构建覆盖诉讼全过程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诉前,通过落实涉诉矛盾排查化解、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等措施,增强“大调解”工作合力,避免案件在诉讼程序外超期滞留。在诉中,通过建立重大、敏感、高风险案件联动化解机制、法院与律师协会共同化解涉诉矛盾机制,依靠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协调解决了大量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破产清算过程中涌现出来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在诉后,推进依法分类处置信访问题,对属于原案件处理可能存在瑕疵和问题的,穷尽司法救济渠道,力求弥补到位。去年,全市法院进京访数量同比下降40%。

  提升个案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了法院在当事人这个特定群体的司法公信。为拓展法院工作知悉面,真正在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中提升司法公信,常州市两级法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认真落实“三解三促”、审务公开、司法民主、巡回审判等措施,畅通民意沟通渠道,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以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常州中院妥善审理涉民生案件,针对多发类案,加强调研指导,建立完善联动化解机制。大力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于去年底成立执行指挥中心,与市公安局联合制订了《关于协助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被执行机动车辆的实施意见》,与市国土局建立点对点查询机制,整合外部资源解决执行难。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开展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针对多发案件、系列案件适时开展专项清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去年开展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年”活动,整理修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规范,理顺工作流程。大力加强民生案件巡回审判工作,去年全市法院共巡回审判600余次,切实减轻群众诉累。积极推进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建设,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巡回审判和裁审对接机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深化司法公开的各项举措,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全面推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记录”工作,去年“三同步率”达59.18%,网上发布裁判文书8758份。建立完善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新闻媒体沟通、案件回访、社会公众评议、“法院开放日”活动、民意分析等六大机制,不断扩大民意沟通层面,拓宽民意收集渠道。2013年,共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法院、人民法庭878人次,旁听评议庭审556人次。人民陪审员共参与案件审理11864件,一审案件陪审率达97%。

  合力推进:打造司法服务延伸工程

  “中院通过‘法治大讲堂’,以普法引导全社会崇法尚德、遵章守纪,同时讲堂倒逼提升法官素质,激励自身,这样的做法很好。”今年1月8日,常州市委书记阎立对常州中院组织开展的“常州法治大讲堂”活动作出批示。“常州法治大讲堂”是常州中院党组于2012年底部署开展的一项司法延伸服务活动,活动以法官用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案件讲法为形式,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常州中院专门从全市遴选产生22名业务骨干担任主讲人,2013年6月正式开办以来,他们已到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开展讲座100余场,2.2万余名常州市民在现场、10余万名群众通过电台聆听了讲座。

  开展“常州法治大讲堂”活动,是常州法院打造司法服务延伸工程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法院工作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合拍齐步,常州中院成立全市法院宏观经济形势司法应对领导小组,建立与市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接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司法审判的信息收集、研判、通报、建议制度,切实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围绕服务全市现代化建设推进年活动以及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常州中院及时出台《服务保障地区现代化建设的21条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司法服务发展的各项机制和平台,依法服务全市现代化建设推进年活动。

  2013年,常州中院就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银行、钢贸企业等所涉案件及不稳定因素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全市法院妥善处理涉企和金融纠纷案件。为有效服务第八届花博会,武进法院成立专门巡回法庭,开展驻园审判,共诉前化解各类纠纷30余件。围绕依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常州中院成立民四庭,依法审理环保、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和自然资源类案件,新北、溧阳、金坛法院也相应成立了环保巡回法庭,与市检察、公安、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环保联动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常州中院与市工商联及199家行业协会签署《促进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共识》,积极服务全市创新驱动战略。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强制搬迁案件“裁执分离”工作模式,确保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花园街北延等市属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立足执法办案,不断强化司法的社会责任,有效服务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工程。两级法院积极打造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利用“百名法官进百企”、“无讼社区”创建等工作平台,深入开展法官联系企业和基层单位活动,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和基层组织的司法需求。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工商、金融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披露了172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推动有关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完善行政审判年度报告以及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培训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推行合适成年人出庭制度,会同公安、检察等机关建立全市合适成年人名册库,确定了239名合适成年人,维护涉罪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健全司法调研和司法建议工作机制,去年共发送司法建议212份,有效促进了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利兵坚甲:打造队伍优化基层强化工程

  常州中院坚持贯彻“以法官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广泛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和党风廉政建设,倾力打造队伍建设优化工程。去年,全市法院共有15个先进集体、30名先进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全市表彰的20名“人民满意公务员”中,有4名为法院干警。

  为切实提升法官主体地位,引导广大干警树立自觉为法官服务的意识,为法官公正、高效司法创造最好的条件和环境,常州中院在全市法院范围内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在每个法院内部实现全院支持审判、全员服务法官、“后方”配合“前方”、资源集聚一线的工作格局,积极营造体现法官主体地位的浓厚氛围。

  常州两级法院深入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司法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司法良知和司法职业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对法院干警司法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大专院校开展联合培训工作,不断促进法学理论与审判实践的有机结合,去年共组织干警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1439人次。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庭审观摩、文书评比、岗位练兵等活动,切实提高法官的实际工作能力。深入推进“薪火接力工程”,通过结对“传帮带”、业务研讨、学术交流、基层实践锻炼等,努力为青年人才创造交流平台、能力展台和成长舞台。

  深化法院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常州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诉讼文化特色,形成系统的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扎实推进物态文化建设。积极在全市法院培育特色品牌,武进法院的“馨香四溢的人民法院文化之花”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以常州道德讲堂为依托推进法院文化建设,3名优秀女干警参加市“三八”国际妇女节专场道德讲堂活动。深入开展文体活动,成立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活动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在增强干警体质的同时增加了凝聚力。

  与此同时,常州中院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方针,加强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层,积极打造基层基础强化工程。加强与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物质保障。去年,市人大常委会专门视察并审议了全市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促进基层物质装备、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强化监督指导,加强对基层法院的审级监督,实行发改案件通报制度,及时发现、总结基层审判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统一执法尺度。去年,全市基层法院审执结案件63796件,审判人员人均结案数为135.9件,同比分别上升18.3%和17.8%;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3.77%。强化协管力度,探索全市法院干部交流制度,5名干警参加了两级法院中层领导和审判业务骨干双向挂职锻炼。

  “四项工程”既是常州法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法院的重要抓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常州法院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四项工程’,促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努力打造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的现代化法院。”张屹表示。(记者 朱旻 通讯员 肖天存 翁学超 史亮)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陕西省司法厅深入临潼区开展司法为民百日专项活动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法院努力实践司法为民
·动真碰硬抓作风 司法为民树公信
·河南南乐:巧打司法为民“组合拳”
·安康司法行政机关深入开展“走基层、抓化解、促和谐”司法为民
·辽宁营口中院畅通五个渠道全面落实司法为民

·辽宁营口中院畅通五个渠道全面落实司法为民
·人民法院涉民生专项执行:司法为民集中行动
·涉民生专项执行:司法为民的集中行动
·周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周强要求坚持司法为民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贵州铜仁“女子法庭”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