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改革发展大局 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公安工作
傅政华
公安部副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公安局长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考察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大局的高度,对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提出了新要求,为首都战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以及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围绕市委部署,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以“建设最安全城市,打造最廉洁警队”的实际行动,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公安工作,全力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增强政治意识,坚决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增强政治意识,就是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执政意识和政权安全意识,牢固树立“首都稳,全国稳”的政治责任,提高维护首都政治稳定工作的政治站位和底线思维。要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置于公安工作的首位,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政治颠覆、政权破坏的图谋,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宗教势力的暴力恐怖袭击,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提升安全警卫勤务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固化首都政治中心区防控工作机制,确保首都政治安全。
增强群众意识,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群众意识,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群众满意度为评判标准,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要把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作为“第一能力”,把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持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爱民承诺真正落实到日常警务工作中去。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巩固和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践行“民意主导警务”理念,以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标准,以建立首都公安民意库、健全民意分析测评体系为推动,以社区民警驻区制、巡逻民警站巡制、高峰勤务、民调进所等警务机制创新为抓手,不断加强和改进首都公安群众工作。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两排一清”(即深入排查不放心重点事,深入排查存在的隐患问题,拉列问题清单)专项工作,狠抓责任落实和措施到位,尽最大努力把各类可能影响首都安全的隐患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未发之时,确保万无一失,全力营造良好治安环境,确保首都和谐稳定。
增强法治意识,积极推进法治北京建设。增强法治意识,就是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执法为民,坚守法律底线和职业良知,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坚持用法治思维管理社会,用法治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以法治手段和方式维护首都长治久安。要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追求,以建设法治北京为目标,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坚守法律底线,严格秉公执法。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复杂情况、解决疑难问题,加强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治理、维护治安秩序。不断健全完善执法制度,积极研究细化刑事、治安案件的办案标准和行政案件裁量标准,严格规范执法裁量权,努力让执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
增强创新意识,着力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用新观念、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举措、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着眼“十二五”时期公安事业发展规划,着眼首都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文化创新、生态文明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研究制定首都公安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首都公安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实施深化改革和首都公安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健全警卫运行、反恐处突、维稳战训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首都公安重大安保和专项维稳工作水平。牢固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机制措施。深化创新型警务建设发展,拓展社会管理服务领域,用新理念确定新思路、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这一论述清晰地阐述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使命和职责。在首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重,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完成三项主要任务,为首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把各项工作放在首都改革发展大局中来谋划,为首都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首先,要全力维护首都社会大局稳定。始终将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置于公安工作首位,着力健全首都公安维稳体系,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坚持预警在先、防控在前,坚决防范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源头化解、整体联动,加强源头矛盾排查化解、风险监测评估和防范控制,妥善防范、处置重大敏感事件;坚持点面结合、以面保点,推动区域警务合作的常态化、一体化和实战化运行,切实做好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其次,要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研究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制度,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大力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干警执法为民意识和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巩固和深化立案公开制度,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切切实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三,要大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坚持问警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有机结合,坚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突出立体防控,做实网格防控,做强联动防控,做精科技防控,做大群防群控,全力挤压违法犯罪时空,全面提升打击犯罪整体效能。突出联动整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净化社会治安秩序。突出动态管控,深化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全力夯实首都公安基础工作。
建设“五过硬”公安队伍,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我们要按照“五个过硬”要求,坚持“党建是核心,队建是根本”理念,打造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过硬队伍。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警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政治过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发展”思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第一党支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坚持把素质强警作为关键环节,确保业务过硬。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队伍综合素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选人用人机制,鼓励人才在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三是坚持把强化责任作为重中之重,确保责任过硬。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立党建督察与警务督察联动机制,优化绩效考评架构,完善干部考评和跟进考察机制,不断强化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坚持把严明纪律作为管理底线,确保纪律过硬。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格执行各项铁规铁纪,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最坚决的意志扫除各种腐败现象,以最坚决的行动清除少数“害群之马”。五是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长期任务,确保作风过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从社会关注、群众痛恨、屡禁不止的痼疾顽症开刀,全面改进工作作风。
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促进首都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要“努力破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我们要立足首都实际和职责定位,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全力破解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首都改革发展提供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一是重点抓好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有效增强社会活力。精简程序、提高效率,深入推进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最大限度简化程序、下放权限、缩短时限;完善政策、服务发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推动居住证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简化出入境办理手续,最大限度为人员流动提供便利;创新方式、深化服务,一手抓“面对面”服务,加强和改进窗口服务工作,一手抓“键对键”服务,健全网上服务平台,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群众需要,不断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措施。二是重点抓好派出所工作改革,有效增强基层活力。要以派出所改革与发展为重心,全面强化首都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以深化“最安全社区”、“最规范派出所”达标创建活动为主线,推进社区警务专职化建设,探索社区民警垂直管理体制,完善规范派出所打防控协作机制和考核指导制度,全力夯实人口管理、治安防范、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以强化保障为动力,按照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警力下沉思路,切实提高派出所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重点抓好信息化机制改革,有效增强科技活力。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首都警务科技应用体系,推动勤务指挥、警情监测、反恐防恐、犯罪预警等工作创新发展。围绕提升实战效能,建立完善各业务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交通管理大数据警务分析研判平台,提高服务社会公众、服务警务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