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高检网、正义网、新浪网联合推出“改革聚民意 法治暖人心”系列访谈。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于世平,在线分享天津检察机关如何强化法律监督,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让检察工作更好地贴近民生、服务经济。
在谈到检察工作如何服务发展时,于世平检察长提出,要立足检察职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天津检察机关通过走访、座谈、咨询等方式,深入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了解司法需求,提供法律服务,帮解司法难题,并结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170余份。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经济领域走私、传销、金融诈骗等犯罪活动突出等问题,天津检察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872人。积极参加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签文件,建立衔接配合机制,加大打击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等领域犯罪活动的力度。
在谈到如何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腐败中的特殊作用时,于世平检察长提出,要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坚决惩治司法腐败。加强刑事诉讼监督。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注重保障人权,重点监督纠正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2013年,天津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318件次。加强对刑事判决、裁定的全面审查,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和违法情况分别提出抗诉62件、纠正意见34件次。加强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切实转变“重刑轻民”思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重点监督虚假诉讼、违法调解和其他显失公正、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案外人合法权益的裁判。
在谈到检察工作如何顺应群众期待时,于世平检察长强调,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于世平检察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政法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突出强调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要清醒看到与党和人民的新标准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在谈到检察改革时,于世平检察长指出,深化检察体制改革 事关检察工作全局长远发展,在检察改革上要有新突破。要全面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推动建立分工明确、配合有力、流转顺畅的信访衔接机制。深入调研论证全市检察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司法管辖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等改革工作。加快实现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网运行,深入推进检务公开。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改革人民监督员选任方式,深化特约检察员和专家咨询委员工作,规范和完善监督程序。
在谈到在检察工作中如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时,于世平检察长指出,近年来,外国人、少数民族、聋哑人等犯罪案件不断增加,刑事诉讼中需要聘请翻译的情形增多。为此,我们创立了聘任检务翻译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天津检察机关要先行先试,率先出台文件,并从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聋人学校、民族学校等有关单位协商,经推荐审核确定了35名检务翻译,制定了检务翻译人才库名录。
在访谈临近结束时,于世平检察长提出,干好检察工作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发挥好“一把手”的作用更为关键。我们要求全市检察系统各级院和各部门的“一把手”,要发挥好“领头雁”的作用,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职务当任务、把岗位当职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作风投入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