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辽宁

辽宁省凌源市人民法院加强司法公信建设纪实

2014-03-17 08:34: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公在担当 信在为民

——辽宁省凌源市人民法院加强司法公信建设纪实

  2014年1月9日晚7点多,辽宁省凌源市某镇原事业编干部石翠芹一行12人坐上了开往沈阳的火车。

  9年前,石翠芹因家庭变故遭遇被“辞职”,踏上了漫长的信访之路,是凌源市人民法院通过法律途径为她伸张了正义。人们私下相传凌源法院院长刘国福要调走,曾经的上访老户马占民找到石翠芹在内的11个人,怀揣两千多人的签名,决定赶赴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请求让刘院长能继续留在凌源。

  老百姓为何对一名基层法院院长如此“不舍”?日前,记者赶赴凌源采访,近距离感受近几年凌源法院加强公信建设的脚步,面对面倾听凌源法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口碑”。

  从地区排名倒数第一到全省介绍经验

  “齐步走”,“一二一”,“立正”!

  2月19日早7点30分,记者走进凌源法院大门,法警晨练已经接近尾声。看到眼前这支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精神饱满的队伍,很难想象两年前凌源法院在朝阳市7个县区法院综合排名倒数第一。

  一些干警这样描述两年前的凌源法院:大门经常被访民围堵;法院拘留的当事人被老百姓抢走;干警上班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法院警车在饭店门口经常停放……

  自身不硬,何谈公信?刘国福一上任便在全院喊出“整肃纪律、严格执法、全面升位、塑形争光”的口号,狠抓严管,正风肃纪。

  第一次召开全院干警大会,通知8点开会,8点半人还没到齐。第二天继续开会,头一天没参会的在全院干警面前作检讨,一名副院长也没例外。

  “院里出台了《工作纪律规定》和《违反审判纪律处罚规定》,如同两条高压线,谁碰谁触电。党组一动真格儿,风气立马扭转。”副院长王久君说。

  在狠抓作风的同时,凌源法院出台《司法状况考评办法》和《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对审判流程进行全面监控。

  2012年以来,凌源法院下发25期通报,对30余名违纪干警进行了通报和处分,其中2名法官因违纪被停止工作一个月,1名法官被调离审判岗位。

  除了内部监控,还主动创造条件强化外部监督。“每个月法院都会发布重大疑难案件审理日程表,邀请社会各界旁听庭审,便于改进审判工作。”凌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立东说。

  领导班子立言立行,全院干警立行立改,凌源法院面貌一新。民一庭庭长许宪国感慨地说:“这两年‘5+2’、‘白加黑’成了常态。不过现在心情舒畅,看到法院大变样,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2013年凌源法院受理各类案件6476件,审限内结案100%,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3%以上,发改率下降到1%,跻身全市先进法院行列。因案件纠错工作成绩突出,凌源法院作为唯一一家基层法院在全省法院审判监督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今年凌源人代会上,法院工作报告赞成率为100%。

  从敞开大门接访到主动化解全市信访

  凌源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交界,前些年进京进省访数量居高不下,大量积案得不到解决,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曾经院长办公室门前的走廊里立着一扇‘二道门’,只有刷卡才能出入。刘院长上任没几天,就把这道门拆掉了,院长办公室的门总是对老百姓敞开着。”立案庭庭长钱秀珍说。

  刘国福上任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接待上访群众上,每天早7点上班,晚8点下班,就住在办公室。由于其家在朝阳市内,每周只能回家一次。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信访院长”。

  2009年,凌源市刀儿登镇村民何丽英的女儿王欣在一家玻璃制品企业上班期间,因吸入二氧化硫混合气体中毒致残。何丽英多次到企业请求支付医疗费未果,到多个部门反映情况也没得到解决。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定企业一次性赔偿王欣20.8万余元,企业不服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企业仅赔偿3万块钱。看着奄奄一息的女儿,何丽英来到院长办公室,愤怒地将判决书摔在刘国福面前:“院长给俺评评理儿,这么判公不公道?”刘国福详细了解情况后,要求重新审理此案。最终,依法判决企业承担全部责任,赔偿款全部执行到位。

  凌源法院领导带头接访成为常态,信访案件处理规范有序,实现了信访渠道畅通、合理诉求解决、无理诉求教育、实际困难帮扶、无理取闹打击等“五个到位”,一大批信访难题得到有效化解。

  据统计,2012年以来,凌源法院化解信访积案347件,仅存2件无理访;对10余起恶意诉讼当事人、15起妨碍干扰庭审秩序的当事人予以警告、训诫和拘留,80余人因拒不执行法院裁判和抗拒执行被依法拘留。2012年,该院信访工作在全市法院排名第一,在全省法院信访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2012年4月,看到市委、市政府门前经常聚集上访群众,凌源法院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请缨,将缠闹访、群体访一律转入诉讼,由法院依法解决。

  2009年,凌源市四合当镇68岁的农民郎玉兰腿部骨折,被家人送到凌源市中医院治疗,因医院异型输血造成一级伤残。为给昏迷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治病,家里欠下巨额债务,赔偿始终达不成协议。小女儿马瑞东边照顾母亲,边和其他亲属上访。

  2012年7月,凌源法院主动将该案导入诉讼程序。马瑞东压根儿不相信法院,也从没想过到法院起诉。因为这场飞来横祸,他们原本好端端的家庭已面目全非。听了马瑞东的讲述,刘国福感同身受,“老马家的天塌了,法院要为你们讨回公道”。凌源法院依重新做出的司法鉴定认定医院对事故负全责,赔偿受害人郎玉兰347万余元。法院快速将赔偿款全部执行到位,这起在当地轰动一时的信访大案顺利息访。

  2012年以来,凌源法院将30余起社会矛盾纠纷导入诉讼程序,通过法律手段使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如今,党委、政府“门前清”。

  全国人大代表、凌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振勇认为,凌源法院把信访事件纳入法律程序,通过法律途径、按照法律标准进行处理,解决了一大批闹访和群体访案件,这一做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从人民群众信任法院到党委政府倚重法院

  “只要是经济发展的事儿,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儿,只要是急难险重的事儿,法院都积极维护顾全大局,可以说为凌源的发展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凌源市委副书记尚泽民这样评价法院。

  朝阳嘉能特钢有限公司是2006年凌源市政府与香港卓能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建设项目。2008年因公司经理涉案,导致公司资产和账目被冻结、查封,厂房设备闲置停产。香港投资方决定撤资,并将所有股权和资产对外转让。2011年末,凌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实现朝阳嘉能特钢有限公司产业重组恢复生产。市里成立推进领导小组,由凌源法院一名副院长担任法律工作组组长。两年多来,法院帮助起草了股权转让合同书和招商引资合同书,在重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些年,因冬季供暖效果差,发生上千名群众到市里、省里上访现象。2011年,政府重新组建供热办公室,研究解决供热问题,与供热企业谈判一个月没有进展。市委要求法院为供热办寻找政策法规依据,结果不到半个月便达成协议,城市供热效果明显改善。随后,法院就换热站的所有权、解除协议补偿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司法建议,确保市里对供热企业收购任务顺利完成,使这一关乎百姓冷暖的民生大问题彻底解决。

  近两年,凌源法院建议有关部门依法规范拆迁市场,为实现有序拆迁献计献策;在处理热水汤14名小客车车主集体上访案中,为公汽公司与车主之间签订租赁协议提供法律咨询;在八间房村村民妨碍朝阳武警营房工程建设案件中到村委会开听证会,针对占地、批文等问题释法明理……

  提及凌源法院的发展变化,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缪蒂生说:“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是辽宁全省人民法院工作的主题。去年初我们在全省各级法院特别在基层法院狠抓这项工作的落实,凌源法院经验是抓基层的一个典型样本,他们面对困难胸怀大局、情系百姓,勇敢担当、高度负责,用实际行动获得党委、政府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我们将认真总结推广凌源经验,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的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辽宁法院的司法公信力。”(记者 张之库 通讯员 王伟宁)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辽宁: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河南汤阴法院结合法院工作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北京昌平法院“三个着力点”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山东邹城法院司法公信建设纪实
·辽宁沈铁中院: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江西新余中院司法公信建设素描

·江西新余中院司法公信建设素描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辽宁省法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司法公信建设
·辽宁:采取七项措施切实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视频]梁明远要求 切实抓好司法公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