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金华法院人均办案数连续6年全省第一

2014-03-14 16:49: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金华各级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扎实开展“三进三促”和“维护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活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全市法院去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32778件,审结131873件,同比分别上升14.07%、13.11%。其中,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14166件,办结13979件。全市法院人均办案数103.55件,连续6年居全省法院第一,各项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继续居全省前列。

    严格公正司法 彰显法律尊严

    全市法院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去年共受理刑事案件12285件,审结12217件,同比分别上升6.20%、5.83%。审结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676件;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133件;保持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事高压态势,共审结该类案件90件。成功办结了全国最大网络传销案———万家购物案等重大刑事案件,审判处置工作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推动基层法院开展犯罪记录封存、志愿者担任公益代理人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试点工作,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罪犯。

    全市法院去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66663件,审结65791件,同比分别上升17.03%、15.27%。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加强与仲裁程序的衔接,探索设立专门合议庭;在全省率先免除案件受理费用,统筹兼顾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企业用工秩序维护; 首聘9名高校资深教授为知识产权审判技术专家,分别联合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改革;东阳法院新获涉外商事案件管辖权,涉外审判工作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落实依法调解方针,诉前纠纷化解率为12.52%,民商事案件可调撤率达69.63%。

    全市法院共受理行政案件440件,审结474件,同比分别下降23.08%、20.87%; 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2016件,同比下降25.39%。完善立案会商与风险评估,活用诉前登记制度,联合市政府建立诉前协调对接机制,倡导行政机关自动纠错与主动化解纠纷,经法院协调促成和解撤诉的占38.04%。向市政府发送司法建议,连续5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多举措解决行政机关败诉率高问题。召开府院联席会议,由12家市直属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法制办主任、各基层法院分管院长共同参加,全方位预防与化解行政争议。

    围绕发展大局 强化责任担当

    金华中院与国土系统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在非诉行政执行工作中进一步落实“裁执分离”模式。在重点区域建立工作联系点,从完善工作程序、运用法治思维、加强涉稳评估等方面建言献策,依法保障“三改一拆”工作顺利推进。依法审结了何某某诉市政府房屋征收补偿等示范性案件,确保国家重点项目杭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顺利推进。指导浦江法院审结了全省首例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全市法院共审结该类案件10件,重拳打击水环境污染犯罪。

    全市法院走访重点联系企业587家,累计1150人次,发放各类帮扶手册14535份,及时呈送涉企报告和司法建议40件,进一步增强企业合法经营和风险防范能力。制定出台涉及破产管理人的两项制度,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危困企业劳资、借贷、货款等纠纷案件的集中管辖与统一处理,帮助有潜力企业平稳渡过难关,引导落后或过剩产能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为服务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出台18条保障措施,义乌法院新设金融审判庭,调研分析外贸翻译人员管理漏洞,规范外国人犯罪案件办理,促进国际贸易区域环境的整体提升。

    为推进法治金华,市中院获批复设立减刑假释审判庭,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工作,共审结该类案件7442件。指导义乌法院探索外地籍被告人缓刑适用的工作模式,受到省、市党委主要领导及省高院院长的批示肯定,在全省先行先试。以法院党团组织为依托,将在职党员编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图片巡展、法律咨询、法制授课和专题开放日等活动,增强群众守法用法意识,以法治思维完善基层民主自治。

    注重以人为本 维护群众权益

    全市法院稳步扩展司法救助覆盖面,全年共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178.1万元,为266名困难当事人、刑事被害人发放救助金341.1万元。全面推开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网拍率达27.27%,累计节省佣金753.6万元。推广POS机预交诉讼费,引导当事人预留退费账户,尽量避免来回奔波。扩充门户网站信息资源,进一步抓好裁判文书上网,开通官方微博发布法院动态,方便群众多渠道了解法院工作。深化巡回审判工作,加大小额诉讼、简易审理以及实现担保物权等程序的适用力度,统一赔偿案件中残疾器具配置标准,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

    为有效破解执行难题,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43148件,执行到位标的60.34亿元,执行标的清偿率64.40%。以拓展“点对点”查控平台、加强执行监督、开展专项执行活动为抓手,持续不断增强执行工作成效。由市委政法委牵头,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体系;会商义乌市民航局,协助省高院建立被执行人限乘航班制度;与市国土局签订合作纪要,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土地资产信息的集中查控。

    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全市法院加大对申诉案件的调解、协调力度,不断探索规范听证程序,充分发挥再审审查的过滤和纠错功能,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510件。组织全市法院自查剖析案件信访风险评估工作,细化判后答疑、院领导接访两项制度,从源头控制信访增量。坚持“化解为主、终结为辅,以终结促化解”原则,共化解信访积案、老案163件,涉诉进京访数量大幅下降。

    深化机制创新 提高工作质效

    为了规范目标管控,金华法院严禁年底立案踩刹车,设置审执质效指标的合理区间,防止数据虚高失真。专项评查全市基层法院2010-2012年被发回重审案件202件,即时通报审委会认定的瑕疵案件,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增强主审法官的质量意识与庭长、分管院长的监管职责。出台专项督查件办理实施办法,狠抓重点工作协调与落实,按期书面回复各类督办件60件。金华法院还增设案件讨论报批制度,运用多媒体汇报案件,并对各环节逐项评分,提升案件讨论实效性。组成联合督查组,逐案问诊,动态跟踪,协调、指导基层法院清理长期未结案工作。扩大审限通报范围,防止“边清边积”,促进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工作科学化。

    金华法院为推进科技强院,多方学习汲取先进经验,积极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的全国试点工作。成功改版内部网站,升级改造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部署建设电子身份认证、协同办公系统,着力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和无纸化办公。通过现场巡查指导、定期通报督查、先进帮扶后进等方式,全市法院分步实现诉讼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加强自身建设 自觉接受监督

    全市法院开展廉洁司法集中教育活动,开设了“道德讲堂”,专题召开系列座谈会、恳谈会以及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使廉政意识入脑入心。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分别对中层干部进行廉政约谈,全面总结评估职权行使流程与风险节点,重新摸底填写个人廉政信息,从案件信访、发改、再审等渠道建立廉情分析与预警机制,努力实现廉政风险可防可控。

    全市法院认真贯彻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狠抓17条细化措施的落实,共开展审务督察、院风院貌巡查46次,通报6期。完成武义、磐安、婺城3家法院的司法巡查工作,对已完成的法院进行了“回头看”,注重与当地党委的沟通与交流,梳理共性问题与建议供全市法院吸收借鉴。召开专题会议,围绕缺乏责任担当、制度执行不力、顾全大局不够等七方面认真查摆问题,切实落实整改。邀请全市15名律师代表,围绕法律援助、履职保障、互相监督等六方面进行面对面交流,汇总25条意见建议,分类进行交办。

    全市法院组织干警参加培训68期,参训1000余人次,为近三年新进青年干警选任导师,举行结对仪式,颁发聘任证书,明确培养目标责任,真正谋划好法院发展的长远之计。以“活力法院、魅力法官”为主题,开展“青年法治论坛”、“婺法夜话”、“天平杯”体育赛事等系列活动,成功组织全市法官协会换届,成立全市法院调研人才库,多途径增强干警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金华法院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执行年度工作报告、法官任免等制度,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刑事诉讼法贯彻实施情况及职务犯罪审判的执法检查工作。专项部署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办结建议13件。走访各地各界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建议,编印寄送工作通报、“三进三促”专项活动手册、《金华审判研究》等总计3800余份,主动通报法院重点工作及动态,诚意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法院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依法纠错原则,支持检察机关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共审结抗诉案件106件。加强与检察机关的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与工作衔接,有效应对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建议激增的情况。

    对9件政协委员提案,市中院及时办结并予回复。在中心社区开展“效能现场投诉、开门征集意见”活动11次,积极做好8890便民服务平台交办事项,认真处理涉及法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切实促进公正廉洁办案。邀请驻金官兵、媒体记者、社区居民等合计2500余人次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积极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陪审率居全省第2位,扎实推进司法民主。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