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师傅

2014-03-14 09:22: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京法院网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结识很多人,其中的绝大部分,注定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并不能给你留下更多;而其中的极个别者,却会影响你的人生,成为照耀你人生的最精纯的光彩。来到师傅身边后,这种感想愈加强烈。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开始深深地懂得,师傅不止是我职业生涯的引路人,也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认识师傅的日子在我的精神上将永远不会磨灭。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去年八月的清晨,我拘谨地坐在庭长的办公室里,心中忐忑地厉害:我的职业生涯将在这里起步,我将会有一位怎样的师傅?之后的人生之路会不会一帆风顺?窗外的阳光并不炽热,围墙上的爬山虎青翠盎然,远处房顶上几只麻雀正蹦蹦跳跳……片刻工夫,门口出现一个中年人的身影,大约四十多岁(后来我才知道师傅已经五十二岁),虽然走路不慌不忙,但挺拔的身姿再加上平和安宁的神态让人不由不心生敬畏。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阅历丰富、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工作满怀激情的法官。庭长笑着说:“老赵,给你安排了一个新徒弟,你好好带带他。”他没有说话,看了我一眼,友善地笑了笑。“老赵是一名老法官,调解工作做的很出色,而且,判决书写的非常漂亮,在全院都出了名的。”庭长继续介绍。这时候,我的心里更加忐忑不安,跟着这么优秀的一位法官,我一个新入职的菜鸟,肯定有许多地方做得不会令他满意。师傅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思,回到我们所在的办公室,就开始跟我拉家常,绝口不谈工作的事情。后来,我忍不住对他说出了我心中的担忧,师傅微微一笑,说:“这个你别担心,碰到不懂的地方我教你就是了。”朴实无华的话语,自然真诚的笑容,令我紧张的心情瞬间得到放松。

  师傅是当兵转业后进的法院,尽管没有值得炫耀的学历,但在法院二十多年的摸打滚爬,所有的业务早已烂熟于胸。从经济庭到刑庭,又从刑庭到法庭,师傅始终奋战在审判业务的第一线。师傅是院里出了名的“调解高手”,对他的调解能力,所有的同事都赞不绝口,他的调撤率之高令其他的法官高山仰止、望峰息心。不管案件多么疑难复杂,不论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多么的剑拔弩张、一触即发,通过师傅耐心细致的工作后,双方当事人总会达成一个折中的意见来,使案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从而得以顺利解决。这种能力不仅需要熟练的业务知识,更需要高超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以及对工作的巨大热情和当事人的无限真情。

  师傅的判决书也是闻名全院,有一次,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两位法官在聊天,其中的一位法官称赞师傅道:老赵的判决书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详略得当、环环相扣,所描之事,如己亲临;所绘之景,似在眼前。总而言之,他的判决书如一部好看的电影,不仅令你看后对整个案情一部了然,而且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听了她对师傅由衷的赞美,我的思绪瞬间飘到了一个周末的上午。因为是周末,舒舒服服地睡了个懒觉,洗漱完毕已经十点多了,决定去办公室写点东西。门紧闭着,把钥匙放进孔中,才发觉锁是开着的。有点诧异,轻轻推开门,呛人的烟味立刻扑面而来。房间内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云雾中一般,师傅蹙眉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他是如此的全神贯注,以致竟没有发觉我的到来。我轻轻地喊了他一声,他才若有所思地回过神来。我诧异地问他:“昨天您不是已经把判决书写好了么?”他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有几个地方我觉得还是不太妥当,今天一大早就过来加会班。”这时,我注意到他眼前大大的烟灰缸已经装满了烟头。师傅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我的到来,他还就一个拿不准的用语和我讨论了半天。

  即使对调解书和调解笔录以及其他文字性的材料,师傅也一定要追求完美。有一次,记调解笔录的时候,我认为有一处对案件没有实质性影响,就没有记录。我小小的偷懒没有逃过师傅敏锐的眼睛,他谆谆教诲我:“法院的工作一定要严谨,我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既然你跟着我,我也会这么要求你。”听完师傅的话,我羞愧难当,把遗漏的内容重新补上。因为师傅的严谨细致,出自他之手的每一份法律文书都是珠圆玉润、张弛有度。

  师傅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固然令我难忘,但师傅最能给我的心魂带来冲击和震撼的是他卓越的道德品质。在和他的朝夕相处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真实和善良。师傅从来不讳言他的缺点,他曾不止一次地谈及自己的自私、较真和急脾气。他从不刻意地隐瞒自己,也从不刻意地展示自己,他遵从的是内心深处的真实,因为他的真实,使得他更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和别样的可爱。在师傅的面前,我觉得放松,能够畅所欲言,即使受到他毫不留情的批评,我的心中也只有感激与敬爱。

  师傅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最勇敢,善良的人也最公正。不错,法官作为居中裁判者,必须做到不偏不倚。但,法官首先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善良的品性,一定也拿捏不准法律的天平。对蛮横强势的一方,师傅会愤愤不平;对软弱受害者,师傅会掬同情之泪。他的善良令他在一次次碰壁之后,却百折不回,最终赢得当事人的信赖,顺利把纠纷解决。师傅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些案件一定要尽力调解,即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值得的。比如排除妨害的纠纷,双方当事人要么是亲戚要么是邻居,判决只会激化矛盾,调解也不一定能够彻底解决纠纷,但至少不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赡养纠纷更是如此,我不忍心看着一个个家庭父子反目、夫妻成仇。”这是他对我热情的教导,又何尝不是他内心真实的独白?

  师傅非常关注我的成长,他不仅仅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在努力地培养我成为一名法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刚开始跟着他的时候,他对我很温和,即使犯了错,他也不发脾气。再后来,他对我越来越严厉,我的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都会招致他无情的批评。我不仅没有丝毫的不满,而且心存感激,因为在有一次批评完我之后,师傅动情地说:“你是大学生,你要记住,你很快就要走向审判岗位,对你不严格些,你能更快地成长么?以前我不批评你,是因为你初来乍到,对很多业务不熟悉;现在你也来了一段时间,同样的错误坚决不能犯两次。”

  师傅淡泊名利,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尽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却依然低调谦逊。他常常感喟此生的失败,殊不知,在我的心中,他是楷模,是英雄,他伟大、纯美的心灵会一直影响我,并指引着我努力前进。(作者:范本腾)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