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绍兴民警远赴新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瓦提小城,一呆就是900天。在这900个日日夜夜里,陌生的生活习惯、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不时涌起的思乡之情,都没能动摇这名人民警察的忠诚与信念。他坚持了下来,并顺利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光荣使命。
他叫张涌钢,现任市公安局科技通讯中心政委。
干菜扣肉成了美味佳肴
从绍兴到阿瓦提,行程大约5000公里,横跨3个时区,坐火车需要70多小时,坐飞机最快也要12个小时。2011年8月,根据组织的安排,张涌钢作为我省第七批增派的援疆干部,来到了这里,担任阿瓦提县公安局副局长。
阿瓦提是阿克苏地区下辖的一个县,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繁荣发展的意思。尽管在去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但初到阿瓦提的张涌钢,还是感觉到了诸多的不适应,比如当地周末常常断电;乡下通讯盲区很多;自来水碱性很大;没有工业、商业、娱乐业,就连配把复杂点的钥匙都得去阿克苏。
而作为一名绍兴人,张涌钢需要克服的还远不止如此:那里早上7点多出太阳,晚上10点多才落山,每天中午12点,张涌钢就会感觉到肚子饿,可单位要到下午2点才下班;而等晚上8点下班,吃完晚饭想打个电话回家,可家里人都已经睡下了;那里气候非常干燥,鼻子经常发痒,流鼻血,一个晚上咽喉干燥要痛醒过来好几次;昼夜温差大,一天能波动二十多摄氏度,“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农户家吃剩的牧草上还都有一层厚厚的牛粪羊粪,走访时只能硬着头皮踩上去。
而饮食也是一个大问题。当地肉食多、油多、偏辣、分量大、米饭少、面食多。刚开始吃着还觉得新鲜,可每天这么吃,很快就上火,口腔长满了溃疡,而且当地饮用水的碱性大,经常拉肚子。
以后,只要是援疆干部回绍兴,都会带来梅干菜、榨菜、鱼干。而围在一起吃碗干菜扣肉,成了张涌钢他们的“顶级享受”。
把信息化带到新疆
在阿瓦提县公安局,张涌钢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等相关工作,这对于他来说本可以用“轻车熟路”来形容。可当地的公安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当地很多少数民族民警不能熟练听说汉语,更别说信息的查询和输入了。为此,张涌钢绞尽脑汁地开展了一系列“大动作”:明确岗位职责、举办各类培训班、下乡现场指导、召开信息化推进会……两年下来,阿瓦提县公安局竟完成了科技强警县创建,夯实了信息化应用的基础。
与此同时,张涌钢还积极与“娘家”联系,将绍兴的先进技术带到新疆。在他的穿针引线下,绍兴市公安局和阿瓦提公安局签署了警务合作备忘录,当地先后派出5批业务骨干共计50余人到绍兴交流学习。此外,绍兴市公安局还帮助当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2011年11月,当地发生一起命案,一名老汉在闹市区被人刺死,影响非常恶劣。由于当地设备比较落后,民警无法从视频资料中清晰地看到犯罪嫌疑人的长相,给破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张涌钢及时联系了绍兴市公安局寻求技术支持,在绍兴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帮助下,视频图像得到了优化处理,这给进一步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此后,两地警方多次合作,在一些大要案的侦破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提升了阿瓦提公安的业务水平。
无悔于青春、无悔于人生
一次,张涌钢跟着大家侦破一起大案,大家饿了就啃个馕,累了就睡在树底下、沙漠草丛中。连续作战几个月,大家根本没法洗澡,身上都起了难闻的怪味,张涌钢大腿还被跳蚤咬出了很多小红点。
一次,张涌钢在执勤中,因为经验不足没带帽子,一直被暴晒了5个小时,中间还淋了一场大雨。回去后皮肤晒伤发红脱皮,感冒一场。
而且作为一名警察,张涌钢和其他援疆干部不同,他在新疆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安全,更要考虑大家的安危和安宁,在大多数时候,他总是忙着值班、加班、备勤。即使在休息日援疆干部偶尔聚餐时,张涌钢还在踩着牛粪羊粪一家一户地进行着走访。
“我为什么要来新疆当警察?”他有时也会这样问自己。
然而,这样的念头总会在刹那间消失,因为他早已被新疆人民的热情、淳朴所感动。在寒冷的冬夜里,当地人会为他生起柴火,端上热茶;在去农户家清查时,农户们会为他送上水果,宰羊烤肉;在执勤时,他吃到过群众煮好的面条和馕;还有一次,他在沙漠里迷路,一位老人把他送出沙漠,自己却只身折返25公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