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市通州法院2013年工作综述

2014-03-12 15:17: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京法院网 

司法为民耀天平 务实创新为审判

----北京市通州法院2013年工作综述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召开年度联席会并签署协作机制协议。

  在世界产权日来临之际,通州法院积极参加“打击侵犯著作权及非法出版物”宣传活动。北京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评选出的北京市十大侵犯著作权及非法出版物案例,其中两例是通州法院审理的案件。

  通州法院与辖区学校举行“法制共建基地”揭牌仪式。这是通州法院在辖区推行“无诉讼校园”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通州法院集中为200名申请执行人发放案款共计410余万元。

  杜鹏法官前往当事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

  回首2013年,通州法院围绕通州区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5 794件,审结25 068件,同比分别上升3.2%、1.6%,结案率97.2%,法官人均结案222件,位居全市法院第一。面对案多人少的尖锐矛盾,通州法院以法律的天平为自己人生的天平,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法制阳光 初步建立专业化审判格局

  为适应矛盾纠纷日益复杂、专业性不断提高的特点,通州法院大力推行专业化审判,在2013年先后成立了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和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

  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庭成立后,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698件,同时积极与仲裁机构建立裁审对接机制,统一裁判尺度,共同化解纠纷,全年协助仲裁机构调解案件277件。

  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通州法院在刑事案件中为每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创建帮教回访档案,建立亲情会见、圆桌审判、社会调查、心理辅导等机制;在民事案件中成立家事巡回审判合议庭,深入家庭、校园、社区开展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全年共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194件。

  此外,通州法院还与辖区7所学校签订法制共建协议,共同建设“无诉讼校园”,为维护学校良好秩序,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倾情为民 建立诉前调解工作机制

  作为郊区,通州法院审理的很大一部分案件都是相邻关系纠纷等传统民事纠纷,这类案件都涉及到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一纸判决并不能合理合法的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为将纠纷提前化解,通州法院成立了诉前调解办公室。

  诉前调解办公室成立后,出台了《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职责(试行)》。积极与辖区相关调解组织建立对接服务关系,在宋庄、张家湾、马驹桥、漷县四个派出法庭所在地的镇政府及新华、北苑、中仓、玉桥四个街道办事处设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将司法化解矛盾的阵地推进到乡镇和社区。由相应的派出法庭及四个民事审判庭选派业务骨干分别向前述工作室派驻工作人员,每两周进行一次诉前调解,每次半天。

  法官深入乡镇、社区开展调解工作,不仅节约了诉讼资源,提高了年轻法官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也为当事人就地解决纠纷提供了便利,从而保证将案件化解在起诉之前、法院之外,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案结事了人和。

  服务大局 助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规划中,通州将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城市副中心标志性建筑群。

  通州法院在审理、执行涉及城市副中心建设、市区重点工程等的拆迁案件中,着力加强调解和矛盾化解工作,避免引发恶性事件。同时也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职责,加大监督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的力度,提高行政审判公信力。必要时果断开展强制执行,共审结涉拆迁案件167件,开展大规模强制执行和先予执行55次,出动执行人员和司法警察2300余人次,确保了北京市重点工程“彩虹之门”项目按时施工,为市级重点道路“通香路”改建项目顺利推进清除了障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

  提升服务 便民利民保障民生

  为方便当事人到法院立案,解决当事人路途遥远开庭不方便的问题,通州法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午间立案”、“假日庭审”、“周末、夜间送达”等措施,最大程度的为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便利。考虑到很多来法院打官司的老百姓诉讼知识欠缺、不熟悉诉讼流程,通州专门设立立案值班法官,并采取引进大学生志愿者、开通绿色通道、主动上门立案等措施,便利当事人立案,为当事人打开正义之门。同时,通州法院在为当事人立案的同时对其进行诉讼风险提示、发放诉讼指南、案件审判流程等提示手册,使当事人熟悉整个审判环节流程和可能涉及的风险,杜绝让人民群众往返多次立案,提高立案一次成功率,解决“立案难”问题。

  针对诉讼中发现的特殊困难群体,通州法院想方设法提供帮助,切实体现司法人文关怀。在对一名非京籍未成年被告人判处缓刑后,通州法院主动联系爱心企业为其安排工作并协助进行监管,为对其进行帮扶矫正创造了条件。一名藏族少年犯刑满释放后监护人无法到京接领,通州法院法院及时为其申请救助基金,并购买返程车票助其回家。

  推进司法公开 全力提高审判质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推进审务公开、推动公开生效法律文书,将司法公开工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为此,通州法院成立了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司法公开工作方案。

  深化庭审公开,加大庭审直播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方便当事人旁听庭审,探索实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全年共开展庭审网络直播103次,接纳5000余名群众旁听了庭审,通过互联网发布裁判文书902份。

  继续强化法院官方微博和法官职务微博建设,主动发布法院工作动态和信息,及时发布案件信息,收集网络民意,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

  展望2014年,通州法院对中国的法治梦想充满愿景:让所有裁判都经得起公众的检验与评判,让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公平正义!通州法院将继续打造阳光下的司法,提升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顺利进行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贡献新的力量!(作者:张然)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北京:3年拦截涉电信诈骗3.77亿元
·北京推行轨道交通地上地下一体化机制显成效
·“平安北京”微信平台新增六类便民服务
·北京法院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年底建成
·北京治安网民“点赞” 全国居首
·“平安北京”微信便民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平安北京”微信便民服务平台正式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