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峰
硕士生入职中石化不足一年受贿6万,被岳父举报。乔某在2011年硕士毕业后入职中石化某下属公司采购部工作。工作不到一年,以“行规”受贿6万元。他把这6万元分成两份汇给了妻子和女友。被妻子发现在外养女友后,乔某被岳父举报(3月10日《新京报》)。
这则新闻虽寥寥百余字,信息含量却很大。硕士生刚入职,在单位绝非什么大人物。就这,竟然也能受贿,岂不令其他为生存疲于奔命的职场新人羡煞。看来,“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的老话,确系金玉良言。这样的采购部,令人刮目相看、遐想无限。
“以行规受贿”的说法更是耐人寻味。既属“行规”,便不是个人问题,亦非个别现象。一个参加工作不足一年的新人尚能受贿数万,那些职位更高、经验更丰富的职场老鸟,个个干净吗?他们的收入是否更为丰厚?到底是谁,向新人传授了所谓的“行规”?硕士生因家庭矛盾“马失前蹄”,相关部门除了对其进行查处,是否也该顺藤摸瓜,查查某些领域存在的龌龊行规?
面对行规,鲜有人能抵制诱惑。更何况,如果有人不识时务、自命清高,非要置身于行规之外,理所当然会成为其他人的潜在威胁。根据“劣币驱逐良币”、“坏人淘汰好人”的“潜规则”,“自命清高”者在“潜规则”占主导的地方仿佛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其生存空间只能愈来愈逼仄,直至被淘汰。
柏杨先生痛批过的“酱缸文化”,时至今日仍有市场,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愈演愈烈。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受贿金额超过1589万元,于2008年底被一审判处死缓。他落马后表示“在房地产规划、开发领域中存在的‘潜规则’让我感到害怕”。很多贪腐者的堕落,当然缘于他们自己的贪婪和人性的弱点,但毋庸置疑的是,有一些人,起初并不愿或并不敢随意贪腐,只是在圈中混久了,潜移默化之下,胆子越来越大、手也越伸越长。甚至,也确实有一些人贪腐是“身不由己”——在无孔不入的行规和“潜规则”之下,谁又能轻易脱身呢?
“以行规受贿”戳破潜规则的脓疮。贪腐者让人深恶痛绝,但造就贪腐者的行规和“潜规则”同样令人痛恨。要想彻底改变某些领域的乱象,单靠抓几个倒霉蛋估计作用有限。最根本的,还是要从体制下手把行规和“潜规则”的根子给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