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成都市武侯区法院被确定为全省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试点基层法院。昨(10)日,记者从该院获悉,经过数月增选工作,日前30名新任人民陪审员正式由区人大颁发任命书。其中,基层群众达到20名,并首次新增藏族、彝族人民陪审员。
邀请推荐加申请 报名形式多样
据了解,武侯法院现有人民陪审员59名,陪审员人数、陪审案件数均居全省法院前列,曾获评“全国人民陪审员工作先进单位”。
去年10月28日,武侯区法院与区司法局正式面向社会发布选任公告。通过广泛宣传,该院共收到包括主动邀请、自主推荐和个人申请在内的73人报名。
品行良好、公道正派是本次增选工作的重要标准。任选之初,法院会同司法部门严格审查了每位初选人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表现。
从高中到博士 学历涵盖各层次
据统计,增选的30名陪审员中,党政机关在职人员仅2人,占6.7%,比过去降低33个百分点;而来自社区、企业、进城务工人员等基层群众则达到了20名,比过去提高43个百分点。
同时,本次入选人民陪审员中,年龄最小的为32岁,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6岁;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学历涵盖从高中到博士各种层次;其单位或个人住所地涵盖了法院辖区99%的街道;其中有5名为民主党派人士。
医疗、建筑等多领域专家在列
据了解,为适应法院受理案件中金融、医疗、知识产权等纠纷较多,专业化程度高、技术性强等特点,该院选任了一批专家人才陪审员,其专业特长涉及金融、医疗、建筑、计算机、语言翻译等多个领域。
此外,考虑到辖区多民族聚集的情况,法院首次增加了藏族、彝族陪审员各一名。
同步新闻
昨(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人民陪审员工作中指出,要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推进司法民主,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监督审判工作渠道。启动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增加选任人民陪审员3.8万人。规范人民陪审员参审方式和流程,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人民陪审员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