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戒毒管理局根据《关于财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全省戒毒场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围绕场所开放日及文化月活动和戒毒人员医疗伙食诊断评估、回归社会帮教、心理辅导教育矫治、戒毒人员信息库建设、档案管理、所外执行管理、死亡处置等工作,做到专款专用,注重质量,促进了戒毒场所社会管理创新资金的有效利用,社会效益明显增加。
2008年6月,《禁毒法》颁布后,我省戒毒工作也由原来的劳教戒毒变更为强制隔离戒毒。随着戒毒模式的转变和收治戒毒人员的增多,社会对戒毒工作认识不足,习艺劳动、医疗卫生、体能康复等配套资金不全等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对戒毒人员组织开展戒毒治疗、心理矫正、生理治疗、文化教育、体能锻炼、习艺劳动等工作。为此,全省各强戒场所以深化场所风险化解、管理教育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遵循“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综合矫治、科学戒毒、关怀救助”工作原则,不断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水平,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健全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五项机制”,不断优化“三道防线”,落实民警直接管理。根据戒毒工作的规律、戒毒人员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研究制定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等工作实施细则。针对戒毒人员因长期吸食毒品体质虚弱的状况,关心戒毒人员身体健康,注重饭菜营养,为新收治人员提供“营养餐”,为生病人员制作“病号饭”,并认真做好对他们的戒毒戒治和疾病治疗工作,保证了场所持续安全稳定。
二是教育矫治质量稳步提升。认真执行《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工作规定(试行)》。进行课堂教育,戒毒人员“三课教育”720课时,入学率达100%,政治、文化、技术教育合格率分别达95%、95%、100%;注重个别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工作;加强辅助教育,组织歌咏比赛、文艺表演、运动会、读书看报、知识竞赛、手工比赛等辅助教育活动;举办场所文化月、场所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来所帮教,促进了教育矫治质量稳步提升。
三是创新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局所共同努力,戒毒人员技能培训均纳入省级创业及社会就业培训统筹管理体系中,实现了社会化教育。认真落实习艺车间“7S”管理,严格执行《全国戒毒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四是民警队伍素质不断加强。加大民警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开展民警业务培训,民警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加强廉政监督,落实“一岗双责”,对戒毒人员所外就医、变更戒毒方式、诊断评估等执法环节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召开执法廉政监督员联席会议、戒毒人员亲属座谈会、戒毒人员解除前全员谈话及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监督民警执法执纪,确保了民警廉洁公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