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天使,也是社会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呵护天使,爱护未来,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参天大树。然而,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磕碰与不测,有的给孩子身体造成重大伤害,有的给孩子心理蒙上阴影。由于孩子们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与成年人相比,这些伤害造成的影响会更大,甚至是伴随他们的一生。因此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都面临一个严肃的任务,教会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

    案件回放

日前,吉林省梨树县公安局破获一起敲诈勒索中学生钱财案件,犯罪嫌疑人赵某落入法网,涉案总值3000余元。据了解,这所中学有多名学生遭受赵某的强行勒索侵害。中学生王某等均家住梨树县城内,距离学校较近,所以他们基本不乘坐校车。李某等同学,虽然乘坐校车,但由于校车停落点距离家尚有一段距离,所以他们在校车停落点下车后,基本步行回家。

在长达半年左右时间里,犯罪嫌疑人赵某在王某、李某等同学回家的路上对其进行拦截、勒索,共作案10余起。得手后,犯罪嫌疑人赵某对王某、李某等被害人还进行语言恐吓威胁,声称如果报警就将采取报复手段。

最终,中学生李某等由于多次遭受勒索,忍无可忍遂向公安机关报警。接到报警后,梨树县公安局辖区派出所加大摸排力度。经过一个月蹲坑守候,将赵某抓获。

犯罪嫌疑人赵某交代,在选择

案件分析

作案目标时,他选择单独行走的中学生进行跟踪尾随,经过多次观察确认后才下手。被害人王某、张某、孙某等人,都长期单独行走、没有同伴。大体上,被侵害的学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不乘坐校车、公交车、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有些学生离家较近,认为乘坐校车、公交车或者私家车比较麻烦,不如走路方便。加上学生上课较累,走路不失为一种有效锻炼方式。因此,少部分学生宁愿在放学后步行十几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回家,忽略了安全问题。

二、单独行走尤其是挑选偏僻路段回家。有的中学生放学回家单独行走,不与其他同学搭伴而行。有的中学生由于家庭位置偏僻,所以不得不途经偏僻路段。这些情形,都给犯罪嫌疑人赵某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缺乏与家长、亲友沟通交流。由于学业任务负担较重,所以很多中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业上。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其他正常本该与家长、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都弱化了。面对被勒索、被威胁等突发情况应该怎么办?大部分中学生缺乏此方面的应对经验,而来自家长、亲友的建议,可以给他们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

民警支招

吉林省梨树县公安局树文派出所所长邵占山:

现在很多中学放学时间都比较晚。特别是冬天,放学时都天黑了。学生们应该尽可能避免单独行走。家庭住址距离不远的,应相约结伴而行。路远的先把近的送回家,男生把女生送回家,要有良好的互助意识和团结精神。

还要偶尔改变一下行走路线。今天走这条路,明天走那条路,适当地改变一下行走路线。可挑选大路、有路灯的路、行人多的路作为行走路线,家长或者亲属应该尽可能保证接送时间或者偶尔接送,避免让中学生单独长期上下学。无论是从成长需要还是安全需要,都是必要的。

面对不法侵害,中学生要尽可能保持头脑清醒,要机智应对。敲诈勒索中学生的犯罪嫌疑人往往都心存侥幸,内心惶恐,表面镇定。如果有机会求援或者呼救,中学生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路过行人、成年人及时呼救请求帮助。同时记住犯罪嫌疑人的体貌体征,要在老师或者家长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警,为破案提供有力证据。

事件回放

在中小学校,由于孩子们天性好动,又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往往意外甚至悲剧就发生在瞬间。这类事件大家时有耳闻。有一次暑假后新学期刚开学,某中学4楼一间初二年级教室里,老师还没有到,教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经历了一个暑假再次见面分外兴奋,一些男生在教室里嘻嘻哈哈地打闹起来。忽然,小赵被同学小严用书包打中了头部,小赵便对小严进行还击。小严一边抵挡,一边跑向教室外面,小赵紧追不放。两同学在走廊里互相追逐,仍然打闹不止。谁也没有想到,意外瞬间发生了——被追的小严退到了围栏边,小赵随即“逼”到眼前,死死掐住小严的脖子。围栏不足一米,小严身高近1.70米,被小赵掐住脖子后,半个身体悬出围栏。就在旁边同学和老师发现危险并让他们住手时,已经来不及了,挣扎中的小严一时失控,翻过围栏摔到楼下,当场昏迷……

后经抢救,小严捡回了一条命,但身体严重受伤,停学在家养伤。小赵因此受到校方批评、处理不说,父母还赔偿小严的医疗、误课和精神补偿等各项费用20多万元。

事件分析

中小学生因未成年、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冷静思维,加上生性好动,在校期间互相嬉戏、打闹现象司空见惯。然而,其间隐藏的种种安全隐患值得警惕。

受害对象:喜欢打闹的往往是那些争强好胜“不安分”的学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社会经验不足,而又不肯认输。一旦发生打闹、追逐,那些体能、反击能力较弱的学生便成为易发生意外的对象。

受害原因:校方对学生安全防范教育、防护措施、安全保卫等方面做得不够,学生间彼此忍让、原谅意识不足,从而导致意外和悲剧的发生。

民警支招

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裕溪口派出所民警管月奇:

加大防护、教育、保护是避免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意外的主要方法。

首先,校方要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对二楼以上楼道外墙、窗户,设置高于人体的坚实护栏,并在醒目区域设置安全防范提示牌或标语,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其次,对学生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法制民警或校方要经常给学生上安全防范教育课,以大量真实案例、事发原因和带来的后果教育学生注意防范,做到警钟长鸣;再次,对学生加强安全保护。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情况,校园保安要加强巡逻,各楼层安排人员值班,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处置。同时学生家长有责任对孩子进行人格培养和安全意识教育。

民警支招

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水门桥派出所民警徐叶:

1、充分信任家长、老师。学生要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平时多与家长、老师沟通,自觉参加家庭、集体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到尊敬长辈,按时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等。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特别是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报告。

2、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与成年人沟通存在不良障碍,主要表现在与家长之间无法沟通、在校内不听老师教育、对校外成年人畏惧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学生要树立敢于交流沟通的信心,参加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时,要积极邀请家长、老师参与,借助活动加强与家长、老师的沟通。

3、热情礼貌对待陌生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时,要大大方方介绍自己。家人不在场,要热情招呼,问清来路,先跟家人联系,暂且不要进家门。待家长同意后方可让对方进入。在外,或者在网络上遇到陌生人时,要保持礼貌。如果遇到陌生人有什么要求,自己感觉不对劲的,要立即停止。另外,不要单独行动。尤其要避免到人少僻静的地方与陌生人见面。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要自觉查找资料、并接受家长和老师关于安全防范注意要点、方法的教育,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如,出游期间尽量不和陌生人讲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单独行动等。可以按照典型案例的情景,假设自己被侵害该如何应对,将自己的应对措施给家长或老师评判修改,在语言、呼救、逃生等方面得出最佳方案。

 

案件回放

2013年初,细心的王女士发现儿子小丁在与同学出去游玩过后有点不对劲。小丁12岁,上六年级,平时功课挺好,性格也活泼开朗,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朋友,可是自从这次出去游玩后,整个人就郁郁寡欢,老师一个礼拜就打给王女士两个电话,都是说小丁上课走神。小丁多次要求王女士把压岁钱交给他自己保管,有一次还偷拿了现金,夹在书里带到学校。

焦急的王女士与学校老师沟通后,耐心询问小丁原因,小丁刚开始明显吞吞吐吐,回避问题,最后干脆哭了起来,“有个叔叔不让我说,说了他就要打死我!”虽然孩子是被敲诈了。

原来,小丁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游玩,见一男子手里拿着一个发光的盒子朝他招手,便跟着这名男子走到公园假山后面的僻静角落,结果被该男子敲诈勒索,要求小丁每周五下课后就到公园指定地点与男子会合,交保证金。

案件分析

当前,这些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好奇心重、自尊心强的特点,“窝里横”的现象突出,对身边的人比较任性,不信任,常以敌视的眼光看待,而对陌生人员比较温顺,心理上存在着一种亲近感,并且对暴力威胁等伤害抵抗力差。违法犯罪分子就是抓住学生上述特点,用奇特的物品、动作或者是通过网络等吸引学生实施侵害。被侵害的学生往往“迫于压力”不能也不敢及时将情况告知家长、老师或警方,这不仅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危害,更提高了警方打击违法犯罪的难度。因此,学生要学会与大人打交道。

 

事件回放

前不久,记者在小区内遇到邻居胖嫂,她一边走一边冲着儿子小胖念叨,只见小胖头裹纱布,蔫头耷脑、默不作声,跟在妈妈身旁。小胖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品学兼优、性格温顺的他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从不与人发生不快,这头上的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小胖是被误伤的。当天上午的一个课间,小胖班里的两名男同学从你一言我一语斗嘴到谩骂,很快就发展到互相拉扯。由于是课间,上节课的老师刚走,下节课的老师还没有到,眼看事态升级,几名班干部一边劝阻一边把两名男同学拉开。一名男同学原地不动,另一名男同学被班长拉着向讲台方向走去。就在这名男同学往教室前面走的过程中,那个呆在原地的男同学仍振振有词,被班长拉走的男同学本来已经平息了怒火,但瞬间又被那些言语激怒,随手抄起课桌上的一个铁质铅笔盒扔过去,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小胖额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同学们都慌了,有的找班主任,有的找校医,还有的用纸巾帮小胖擦拭血迹。校医紧急处理后,和班主任一起带着小胖到医院缝合伤口,打破伤风针,胖嫂接到通知也急忙赶到医院接回儿子。

事件分析

像这样的事件在校园时有发生,起因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从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问题或是追跑打闹发展成为吵架,再到最后大打出手,有的甚至打完了都忘了一开始是因为什么。尤其是一些调皮的男同学,活泼好动、喜欢搞恶作剧,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其实并没有恶意,只是闹着玩,但是闹着闹着就闹急了,小打小闹迅速升级为相互拉扯,如果有老师或校务人员在场,事态会很快被平息,可一旦周围没有监管人员,就很有可能演变成打架。最后,除了“肇事”双方可能受伤以外,很多像小胖一样的“围观群众”也有可能被误伤。

支招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虽是老生常谈,但必不可少。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与人相处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每个人包括孩子都要学会宽容和谅解。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处理,客观看待,想办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或家长求助,而不是选择争吵打架等不好的方式,要让他们明白不是谁的嗓门高、拳头硬,谁就对,武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化。

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见到有人打架时,要在保护好自己不受伤的前提下劝阻或是去找老师来解决,不要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围观,更不要在一旁“加油鼓劲”。要远离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场所。

    要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努力。社会上要营造爱护孩子,为孩子成长着想的整体氛围;学校不仅要拿出专门的课程,也要平时常提醒,大道理与具体方法缺一不可;家长更要尽心尽力。大家携手爱护孩子,也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了,他自己也会受益终生,这样,未来还能不美好吗?

 平安课堂:策划/刘琳 (中国长安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