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青海

青海法院:让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14-03-10 09:43: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新华社记者 戚 恒 摄

  “收结案数量创新高,办案质效有所提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考核更加严格,公务用车管理更加严格,会议明显减少……”2013年,青海法院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做好审判工作,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特别是通过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问题,严肃查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在解决执行难问题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

  □ 办案质效有所提升

  青海法院坚持向审判管理要质量、效率和效果,提升司法审判水平。定期进行审判质效评估,集中分析研判案件态势,为作出正确司法决策提供依据。全省法院案件经一审、二审后当事人服判率达98.8%,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基本在法定审限内结案。

  全省法院自查和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抽查,共评查、抽查案件14689件。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工作,观摩庭审21场次,评查裁判文书48份。3个优秀合议庭、7份优秀裁判文书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表彰。

  □ 双语培训服务藏区诉讼

  积极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推动藏区发展,服务藏区群众诉讼。继续举办汉藏双语法官培训班,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藏语基础知识等综合素质内容,重点安排了双语案件庭审及诉讼术语翻译、裁判文书翻译等专业知识,还安排了双语庭审观摩、双语模拟法庭、藏语演讲比赛和双语裁判文书评比等活动。迄今为止,青海省共培训双语法官260人(次)。每一个双语诉讼案件都能有至少1名双语法官参与审理工作;主审双语法官基本实现用藏语或双语对照全程审理案件;双语翻译质量、准确性有较大提高;双语裁判文书制作翻译能力得到提升;甚至有条件的法院实现了双语庭审全程记录。青海法院双语培训已在全国法院教育培训工作中具有一定影响。

  □ 惩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去年,青海等藏区连续发生自焚事件,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国际声誉。青海法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地着重在坚决打击分裂势力各种犯罪下了大气力。青海高院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及时成立了反自焚专项斗争指导小组,制发了依法审理藏区自焚案件的指导意见,牵头制定了依法办理涉藏犯罪案件的办法。分管副院长带领工作组及时到当地法院协调指导工作。各级法院严格依法审判自焚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对涉案被告人判处相应的刑罚,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青海法院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把司法能力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常抓不懈。

  青海高院紧密结合司法审判实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制定的21项整改措施中,能够立即整改的15项任务已经完成,其他整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力求见到实效。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在践行司法为民、加强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思想认识成果、司法实践成果和制度建设成果。并牢牢拧紧纪律约束的螺丝钉,以铁的纪律培育好的作风,省高院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变化。厉行节约方面成效明显。省高院机关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与前年相比,去年全院会议数量下降50%,会议费支出下降21.7%。机关公用经费支出下降25.30%,减少23.6万元,其中招待费下降43.69%。与此同时,为群众解决帮扶资金274万元。

  2013年,青海法院涌现出20个集体和40名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受到省级以上表彰。青海高院被命名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单位和省直机关文明单位。

  □ 推进“阳光司法”

  为了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全省法院狠抓案件质效的同时,青海高院党组要求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监督,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努力推进阳光司法。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逐步在省高院立案大厅设置电子查询系统,公开审判信息。目前已向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全省法院裁判文书329篇。在互联网开通官方微博,建立了收集、办理、回复网民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司法审判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当事人知情权和监督权。(记者 袁有玮)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