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加强人大监督工作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就“人大立法和监督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 王建军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今天在记者会上说,凡是试点的都必须有法律规定或者法律授权,没有法律规定和法律授权,不得试点。
阚珂说,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改革措施的研究方案和起草等工作,在这过程中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有关工作部门、工作单位在制定和研究他们改革方案的时候,要一并考虑涉及的立法工作。二是承担法律案起草的部门要落实责任,加快有关法律案的起草步伐和进度。三是立法工作部门要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要求,督促有关方面加快立法步伐,推动改革急需的、重大的、条件成熟的法律及时出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正在研究将现行税收条例逐步上升为法律。
阚珂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经对外公布,已经把制定增值税法以及其他单行税法这些立法项目列入到立法规划中,也把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项目列入到立法规划当中。我们将根据立法规划,积极做好相关的税收立法工作。具体的做法,一是需要开征新税种的,应当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二是现行的15个税收条例,如果需要作修改,应当直接上升为法律。关于房地产税法和环境保护税法立法,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关方面正在加紧工作,积极起草。房地产税法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起草,条件成熟时会依法提请审议。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农村扶贫开发法要把扶贫从过去的输血向造血转变。
刘振伟说,在我国反贫困仍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农村扶贫开发法是国务院扶贫办和全国人大农委共同起草的。现在已经有稿子,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我们要把扶贫从过去的输血向造血转变。二是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反贫困的阻断机制就是要把孩子教育好,对此草案也有一些规定。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扶贫标准,建立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重点县的确定和退出机制。下一步要作出一些规定,该戴帽子的戴帽子、该摘帽子的就摘帽子,不能让贫困县越扶越多。并且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审计等都要作出相关的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对政府的预算和决算进行审查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个重要职责。在开展审查工作中强调突出重点,注意绩效。
姚胜说,在监督过程中,围绕着人大落实有关预算的决议下了很大功夫,开展了很多工作。在今年的预算草案中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在去年整个预算草案中是没有的。去年预算报告中报告了这个事项,也有附表,但是在预算草案中没有纳入进来,人大提出要求,说社保基金预算应该纳入到预算草案中,作为正式的法律性文件进行审查。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强调了要围绕重点支出和重点支出的政策来开展。同时,强调创新和改进,为代表们审查预算服务好。为了让代表们更好地读懂预算,预算工委和财政部联合编写了《政府预算解读》。从会上各代表团的初步情况看,代表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修改森林法要向生态建设转变。
刘振伟说,森林法是1984年制定的,1998年对其作过一次修改。现在将进行的修改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集体林权改革的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现在有8900多万林农拿到了林权证,他们的权益怎么得到物权法保护?就需要立法。二是林业的发展方式现在要转变。林业的发展方式要向生态建设发展,保护好青山绿水。相关制度就要做出调整,比如林地保护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业补贴制度等,都要按照保护生态的方向做出调整。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种子法修订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农委希望今年下半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刘振伟说,种子法是2000年实施的,当前育种资源较分散,相关企业比较多,但比较小,竞争力不强,所以现在准备把建立现代种业制度通过修改种子法确定下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目前刑法修改工作已经列入年度立法计划,我们正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逐步减少死刑的问题。
臧铁伟说,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减少了13个非暴力性死刑的罪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我国现阶段对于死刑的刑事政策是保留死刑,但是严格地控制和慎重地适用死刑。法律规定,只有对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才适用死刑。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副主任臧铁伟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回应了社会上对嫖宿幼女罪的广泛争议问题。臧铁伟说,下一步法律对此如何调整、完善,我们将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自己的职责。
臧铁伟说,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14岁以下的儿童,采取的是特殊保护原则,对于各类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都是刑法严厉打击的对象。1997年修改刑法时,针对当时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了严惩嫖宿幼女这类犯罪,规范司法实践中的执法工作,专门规定了嫖宿幼女罪,把它从强奸罪中分离出来,规定了专门的构成犯罪的条件以及单独的刑罚,当时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体现从严惩治的精神。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一些性侵未成年人,包括嫖宿幼女的案件,社会各界对此也非常关注,我们立法工作机构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此专门组织力量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听取各部门的意见、人大代表的意见,到基层司法部门调取大量案例进行剖析、比较、分析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不仅仅是监督,还要自觉地履行环境保护义务。每一个公民如果都能够以节约为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样将大大减少我们国家的环境负荷。
袁杰说,在目前环境问题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人民群众对修改环境保护法寄予厚望。环境保护法是主要规定环境保护领域主要制度的基本法律。环保法修订草案一是强化了政府责任,比如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义务采取措施。二是草案完善了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重在源头管理和过程管理,对生态保护和补偿、农村保护、土壤保护、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联防联治等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都作了规定,并且还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等。三是重视行为监管,强化法律责任。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保障公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定了环境信息的公开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制度和诉讼制度。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今天(3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现在国务院法制办正在征求对粮食法草案的意见,全国人大农委已经介入,准备加快这部法的步伐。
刘振伟说,粮食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始终不能掉以轻心的战略问题,我们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消费水平提高、资源负荷重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央提出要把13亿人口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要通过立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是十分必要的。粮食法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宏观调控、保障措施等,面比较宽,有三个重点:一是保证粮食的供给能力。调动主产区和生产者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二是分清责任。在中央和地方责任方面,不能把粮食生产的责任都压在中央,地方也要有责任。另一个是要分清销区和产区的责任,给销区也要增加一些压力,不能全部依赖产区。三是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作出规定,全国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