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班子建设、装备建设、从优待警,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内蒙古“三大法宝”提高基层战斗力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有效运用基层班子建设、基层装备建设和从优待警“三大法宝”,切实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实现了新突破。2013年度,全区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0.8%,公众安全感达到94.2%。
成绩可喜,但前进的脚步一刻都不能停歇。今年年初,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在全区公安局长会议上表示:“要坚持重心下沉、保障下倾,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
班子建设严爱并举
各级公安局长全部“进班子”,“七项廉政承诺”等一系列措施“从严治长”
2013年,内蒙古实现了县级公安局长全部由同级政府副职兼任,交流任职达到80%以上。这是继上年各盟市公安局长全部“进班子”后,内蒙古公安机关狠抓基层班子建设的又一得力举措。在此基础上,公安厅积极推动边防、消防、警卫三支公安现役部队各级“一把手”和派出所所长“进班子”工作。
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公安局长“进班子”,便于公安机关及时有效地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带入党委政府决策层,有效促进了重心下沉、保障下倾,实现了“资源整合更到位、基层基础更扎实”的效果。另一方面,内蒙古公安机关清醒地认识到“从严治长”的重要性,及时设置了勤政为民、转变作风、廉洁从政的“紧箍咒”。
2月25日,在全区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暨全国两会安保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马明代表公安厅党委郑重作出了不公车私用、不利用职权参与经营活动、不收送礼金、不封官许愿、不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等 “七项廉政承诺”。此外,内蒙古公安机关还通过出台《队伍管理 “四个严防”规定》、开通“12389”民警违法违纪举报电话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从严治警工作。
装备建设跨越发展
派出所无房、危房问题全部得到解决,98.9%的执法办案场所完成规范化改造
自治区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241个无房派出所和27个危房派出所的办公用房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一个个无房、危房派出所的“乔迁之喜”,无疑是内蒙古公安机关强化基层装备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一幅幅美丽剪影。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厅下大力气提高基层装备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投入资金4亿余元,用于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改造完成率达到98.9%;
——11个盟市、101个旗县组建了公安特警队,特警队员由原来的不足1000名增至4011名,基本实现公安特警单警装备达标,应急处突能力大幅提升;
——为包头市等8个盟市政府所在地公安机关各配备了400辆警用巡逻车,全区各地建立专职治安巡逻队伍854支,群防群治巡逻队员达到84772名;
——全面推进公路治安检查站建设,全区公安机关建成各类公路治安检查站193个,安装公共视频监控摄像机51.9万台,视频信息共享平台覆盖率达到50%,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从优待警注重实效
“从优待警十项措施”逐一落实,全区符合条件的近两万名民警去年得到晋升
近年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严格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基层公安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真正为广大基层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协调教育厅、民政厅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从优待警十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设立民警快速救治“绿色通道”、公安优抚对象家属劳动就业、公安优抚对象子女教育优抚政策、提高职级待遇、优先表彰奖励一线民警、提高公安优抚对象各类补助金标准、落实公安民警带薪年假和年度体检制度、设立“关爱公安民警日”、颁发“共和国不会忘记”荣誉勋章、落实公安机关“四项津补贴”政策等。
同时,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公安厅出台了《内蒙古公安机关民警荣誉培养暂行办法》,构建了多渠道、全方位,上下呼应、各级联动的民警荣誉培养、从优待警工作大格局。
据介绍,2013年,全区公安机关符合副科以上条件的19098名民警全部得到晋升,占全区民警总数的51%;民警警衔津贴、岗位津贴、加班补贴和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套改兑现工资“四项津补贴”落实到位。公安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从优待警措施的实施,对于固本强基、激发基层民警工作动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记者 陶炜 通讯员 马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