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积极践行群众路线 着力打造民生警务

2014-03-07 08:20:4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山东省省长助理、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 徐珠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群众的心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前,深入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必须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筑牢执法为民理念,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回答好、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始终坚持民意主导不动摇,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着力打造民生警务,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使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积极回应群众对畅通民意的新期待

民情民意是警务工作的晴雨表、指挥棒。公安机关必须拓展民意反映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敢说话、愿说话,全面收集民声民愿,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公安工作的导向。

一是完善警民“面对面”走访机制。深入开展走访活动,对于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密切联系群众具有重要意义。继续坚持每年一个主题,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让民警带着一片真心和真情深入群众,带着一些问题和思考回到警营,健全完善“警营开放日”、“警民恳谈会”、“劳动换位体验”等工作模式,让民警融入群众中,虚心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二是完善警民“键对键”交流机制。要积极搭建警民网上互动交流平台,充分借助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和公安微博、警务QQ群等载体,拓宽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交流合作,在电视、报纸、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开辟公安频道或栏目,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在听民声、访民意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三是完善警民“点对点”评价机制。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是当前准确客观掌握群众心声的重要途径。要委托社情民意调查部门,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引导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自觉做到 “眼往下看、心往下想、劲往下使”。探索建立动态、多点指标评价体系,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愿,扎实开展警务回访工作,真正实现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群众转。

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新期待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长期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公安机关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更是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殷切期盼。

一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然会反映到社会稳定领域中来。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二是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要牢固树立“平安是福”的理念,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更加注重打防管控治建相结合,努力创造稳定和谐、安全有序、宜居宜业的治安环境。三是积极提升治安防控水平。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复杂,在做好打击犯罪的同时,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切实提高社会治安防控在整个公安工作中的比重。始终坚持“科技是剑”的思想,把更多的科技元素注入公安工作,构建起信息化、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群众、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社会各方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积极回应群众对管理服务的新期待

公安行政管理服务工作面广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服务,更好地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着力实现网上服务便捷化。网络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公安机关必须不断建立健全网上服务体系,积极开通网上服务直通车。依托警务云系统,全面建设民生警务平台,对群众诉求快速办理、及时反馈,并通过互联网为群众提供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打造“智慧型民生警务”。二是着力强化窗口服务规范化。窗口单位民警的形象好不好,服务水平高不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对公安机关的客观评价。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窗口服务工作,坚持软件、硬件一起抓,既规范服务用语、优化办事程序,又配齐配全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流程指南,充分发挥每个窗口单位的功能,积极打造“美丽窗口”,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着力推动社会服务便民化。公安机关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深化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最终也要体现在便民、利民上。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以消防、车管、危管等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六进”工作、推广电动车实名制登记等方式方法,进一步改善管理效能,建立起适应信息社会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公安社会管理体系。

积极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公安机关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要强化“规范执法是基本警务”的理念,完善执法制度,严格执法管理,全面推行公安执法信息化、公开化,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是切实完善执法制度。经过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成熟管用的制度机制,为规范执法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要进一步构建科学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加强执法源头管理,制定规范的证据标准,细化刑事执法程序,优化完善执法闭环管理信息系统,严格非法证据排除,坚决防止冤假错案发生。二是切实强化执法监督。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于确保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意义重大。深入开展“规范立案、公正办案、圆满结案”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执法办案终身责任制,大力推行典型案事例指导制度和“一个出口”对外审核报批机制,努力实现执法过程全网操作、全程监督。三是切实提高执法素养。必须大力强化执法教育培训,实施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层级、分警种、分专业设置培训课程,使广大民警既学法知法懂法,又科学规范用法。坚持以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司法助考制度为抓手,全面实施执法人才递进培养机制,建立专家人才库,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回应群众对队伍建设的新期待

公安机关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队伍形象至关重要,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过硬队伍,不断提升队伍的素质能力和良好形象。

一是大力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公安队伍的政治灵魂。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队伍建设第一位,引导广大民警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坚定不移地做国家政权的捍卫者、平安中国的建设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群众权益的保障者。二是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提升战斗力这一核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完善民警素质能力培训,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要有担当负责精神,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亮剑,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挺身而出,切实担负起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确保一方稳定的重大责任。三是大力强化纪律约束。严守纪律是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严管队伍是核心保障”的理念,毫不动摇坚持从严治警方针,以廉洁自律、风清气正更好地凝聚民心、赢得人心。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