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书燕
美国法学家亨利.梅利曼对法官是这样描述的:“法官是有修养的伟人,甚至具有父亲般的慈严……”在我国,法官是人民的公仆。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官的职业是一种枯燥乏味、循规蹈距的工作。法官,就好比是孤独的舞者。
法治国家的要求,注定了法官将成为众目睽睽的焦点,法官的孤独缘由多多,主要有中国的百姓习惯于权力代表一切的思维定式,法官手中掌有被告人的生杀大权。二是人情的羁绊。一个正直的法官可以拒绝金钱的贿赂,但却难以抵挡亲情、友情、乃至爱情的纠缠。三是公众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公正的判决,守法者会自觉履行义务,而愚昧者只会叫嚣法官坐错了板凳,甚至会大声埋怨“为何六月不飞雪”。
法官是仁者的事业。法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呢?英国法学家、历史学家培根说“法官,应当博学胜过机智,尊严多于纵情,谨慎超过自信;法官应当以维护社会正义、铲除邪恶为己任。”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约束和限制,而是对人的命运自主的普世关怀和保障,是对哪怕是最卑微的人的冤屈的救济和对其合法权益的保障,是对善良正直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尊重。法官只有真诚地追求公正和纯粹,才能真正做到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趋向、思维模式受到强烈冲击。许多当事人打官司首先考虑的是找熟人拉关系、掏红包走后门。而作为法官,应不为人情所动,不为金钱所惑,对当事人,无论其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其来自贫穷的山村还是发达的城市,也无论其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平谷法院民二庭曾受理了一个在京做生意的外地人诉本地一家企业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在起诉的同时,要求对被告的财产进行查封。承办法官张海成副庭长接到案件后,立即打印裁定书,并于当天下午前往被告处进行诉讼保全。起初,被告很无礼地说:你们是平谷法院,应该为平谷人民服务,为什么听他一个外地人的?咱们都是平谷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关照我们,肯定不会亏了你。张海成当即正色直言:平谷法院是人民的法院,绝对不会保护狭隘的地方利益,法院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司法公正,对所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本来就理亏的被告不再嚣张,张海成又向其讲述了相关法律规定,被告当即表示愿意自觉履行义务。张海成立即通知原告,待原告赶来已到了下班时间。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在原告同意被告以货抵顶欠款后,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清点货物,并帮助原告联系运输车辆。当最后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驶出被告的大门时,已经是繁星满天、月上西窗了。当张海成谢绝原、被告双方吃顿便饭的邀请,正待起身时,原告上前一步紧紧拉着张海成的手,激动地说:我没想到平谷法院的法官这么公正,没有一点儿地方保护主义,更没想到平谷法院的办案效率这么高。其实,何止是张海成,何止是民二庭,平谷法院的每一位法官,每一位工作人员在“我”与公平、正义之间向来选择的都是后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就无我,我复何言哉?这该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呀。
爱因斯坦说,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会弯曲。那么,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凡人与伟人之间就无所谓差别。在平谷法院,我身边的法官和工作人员都是些再平凡不过的人,他们源于普通人,却做着堪称伟大的事业。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恩格尔在就职时曾这样说过:“我祈祷,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在明天早上还是在三十年以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国家的司法体制增了光;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远不感到满足和懈怠;我希望能够有效、有序地主持法庭,使其成为一个能够作出公正判决的法庭,同时也让所有出庭的人感到公正和客观;我将不在法庭上进行讽刺和挖苦,因为我知道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将有深远的影响;我希望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在审理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