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孵化器"培训模式助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高效运行

2014-03-03 12:42: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正义网 

早春时节的齐鲁大地草木萌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2月26日,是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山东省启动试点一周年的日子。马年新春,围绕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遇到的问题,深化应用实效,山东检察机关2014年统一业务系统应用再培训、再练兵活动就拉开了“战幕”。

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吴鹏飞告诉记者说:“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试点运行以来,我们按照‘精细、精致、精益、精彩’的工作理念,深入探索创新‘孵化器’培训模式,有力推进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高效运行,圆满完成了整个系统的率先试点任务。”

精细:“快工”也能出“细活”

试点是软件研发的必经环节,也是软件定型的最后一道关口。在综合考虑各地信息化基础、业务规范化水平、典型性和代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高检院将山东省检察院以及该省的济南、滨州等4个检察院作为全国首批唯一的试点单位。2013年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山东开启了“破冰之旅”。

山东省检察院党组充分认识到,将首批试点工作交给山东,充分体现了高检院对山东省检察机关的信任和厚爱。同时,试点工作成败事关系统在全国的推行,事关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大局,事关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全局。该省检察院检察长吴鹏飞明确要求,将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定要试点成功,必须要试点成功”成为山东检察机关的庄严承诺。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全省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人员纳入到试点工程中来,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回忆当初的情形,山东省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丁西超说。

急工不慌神,赶工求精细。山东省检察机关有着良好的信息化应用基础,执法规范化建设根基扎实,早在两年前就有一批业务骨干参与了系统研发的前期工作。该省检察院在对上述情况周密调研后,一个以“‘种子’培养、骨干孵化、全员培训、督导检查”层进交叉的“孵化器”培训模式很快“出炉”。形象来说,就是“种子”传“骨干”、“骨干”教“全员”、“全员”需考核。

这项模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覆盖范围和培训成效的“精细”。分管该项工作的山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崔久明对记者说:“一年来,山东省检察院在深度参与系统研发的人员中选拔30多名“种子”人才,分批对1600多名包括系统操作、运行维护和保密骨干等人员进行了‘封闭式’集中培训。接下来,又采取骨干授课、实战演练、竞赛比武等方式,组织上述骨干人员完成了对全省1.6万余人次的全程培训任务。”

如何确保全员培训成效、固化全程培训成果,是“孵化器”培训模式最重要的一环。山东省检察院出台严格的考核验收标准,坚持逢训必考、以考促学。不管是“种子”传“骨干”,还是“骨干”教“全员”,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随机抽查,而考核的结果只有一个标准,即“优秀等次”(90分以上),如低于90分则须重新培训。这种层层递进、随机抽考“练为战”的培训方式,使“人人都不是旁观者”、“人人都有压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确保了所有人员应训全训、应会全会,切实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全员过关”,实现了系统培训工作的“无缝隙”、“全覆盖”。

精致:从“要我学”到“我要用”

“一开始总认为统一系统是‘花拳绣腿’,好看不管用,心中难免有一定的抵触,现在案件全程在系统上规范运行,省时又省力,离开它还真的有些不习惯了。”在今年2月24日启动的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实务培训班上,来自淄博临淄区检察院的徐金勇感慨地说。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涉及分级保护、基础网络、案件管理、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涵盖侦查监督、公诉、反贪等15项检察业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为使“孵化器”培训模式真正发挥“源头活水”的功效,山东省检察机关努力在实战性和灵活性结合上做足“大文章”。

该省检察机关所有培训在科目设计、环节安排上,所有竞技比武、切磋过招都是真试真用,真学真练,力求“精致”。作为试点单位的济南市检察院,采取案例式集中授课、网上办案模拟演练、现场检查考核等方式,提高了参训人员的操作技能;东营市检察院开展“串联式”培训,从各部门随机抽取一名人员,协作配合完成一个涵盖主要业务流程的“超级案例”,检验案件跨院、跨部门移送、文书反馈等流程节点,发现问题现场解决。潍坊、枣庄、淄博、烟台等地整合案管、监察、检务督察、信息技术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培训、督导、考核”同步运行推进机制,确保培训取得理想效果。

记者了解到,培训中的所有演练平台都是模拟调试好的检察专线网环境,每一步操作都在几近真实的场景下进行,现场体验感强,实战特色更明显。多次作为“种子”选手参加授课的山东省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检察官吴军说:“在培训科目设置和教学课件制作上,坚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注重教和学、训与练的灵活组合,开辟了‘大讲堂’和‘微课堂’两个战场,设计了‘统一动作’和‘自选动作’两个模块,较好地解决了地区间的进度不平衡和学员间的步调不一致等问题。”试点期间,该省检察院还自行研发了“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交流互助平台”,实行专人值班制度,在线收集系统运行遇到的配置不到位、操作不熟练、业务改进需求等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予以答复,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技术支持与服务效率。试点以来,该省检察院共在线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1910个,有效地扩展了培训工作的覆盖面,促进了系统的统一规范应用。

精益:要“效率”更求“效益”

不因时效缩短而降低最终成效,向培训练兵要战斗力,这是山东检察机关创建“孵化器”培训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搞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必要的培训项目宁肯“浪费”一些时间也要穷尽细节,精益求精,成为全省检察机关的共识。

继试点期间的多次集中培训之后,在2月24日举办的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实务培训班上,“系统操作应用”依然是其中的“重头戏”,参训学员大多是去年集中培训班的“老面孔”。按该省检察院案管部门的说法,这是“回炉”培训,主要是细化系统录入要求,加强部门衔接,提升系统应用水平。为此,培训班安排了案例录入考核、现场演练评比、问题互查评析等环节,以期实现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目标。

据悉,山东省检察院近期拟举办全省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演示模拟竞赛活动,进一步检验培训成效,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推进系统应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山东省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宋文娟对记者说:“山东检察机关自试点以来就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练什么’的工作思路,安排培训课程内容,努力实现实践演练与业务工作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在培训过程中,本着‘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巩固提升、注重实效’的原则,既温故知新强化业务技能,又换挡提速升级应用水平。”

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检察人员的思想,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了执法理念转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办案、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信息化应用和实战能力明显提升,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并最终取得圆满成功,系统的业务和功能符合性得到充分检验和提升,切实把规范执法的“软要求”变成了网络运行的“硬制约”,有力地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了办案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领导决策的“好参谋”、执法办案的“好帮手”、公正司法的“助推器”等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智能化功效正得到初步验证:2013年,山东省检察机关查办各类职务犯罪大要案2105件,同比提高13.1%,办案时间同比平均缩短5至8天;审查逮捕案件办理时间同比平均缩短1.5天,公诉案件平均缩短8至10天;举报检察人员违法违纪信访同比下降9.4%;另据该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随机抽查后的一组数字显示,该省检察工作群众满意效率为90.66%,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

精彩:“难点”成了“亮点”

“莫道心血无偿处,待到秋来果满枝”。“孵化器”培训模式威力大展,试点初期一度困扰山东检察机关的平台建设、基础配置、分级保护等难题被一一破解,一批精彩纷呈的亮点成果相继涌现。高检院去年多次在山东召开各类会议,有效地推进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孵化器”培训模式创新成果受到高检院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检察机关推广。

而与“孵化器”培训模式一同成长起来的“种子”选手们,目前已走出山东,发挥“传帮带”作用,为系统在全国检察机关的推行应用做出一份贡献。2013年秋,在高检院组织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指引手册》编写工作中,山东省检察机关选派14名“种子”选手,占全部编写人员的70%,圆满完成了12个业务条线及运维保障等培训教程的编写任务。

如今,全国各地前来山东省检察机关观摩学习的检察人员,都能收到一部沉甸甸的“蓝皮书”。这部近600页的“心血之作”,囊括了山东检察机关试点以来的各类资料文件和创新成果。“山东的经验十分珍贵,为我们推广应用、教育培训提供了很好的蓝本。”一位外省的检察人员翻着书页激动地说。

目前,已有20余个省市检察机关前来山东考察学习。今年1月,“孵化器”培训模式被评为“2013年度山东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一等奖”。

“人勤春来早,风正好扬帆”。勇于开拓的山东检察人,正以深化统一业务系统应用为契机,踏着检察改革的春风阔步前进,不断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记者卢金增 通讯员王芳 何卫华)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