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辰区廉政教育告别“你听我讲”模式
量身定制宣教避免“水过地皮湿”
天津市北辰区廉政共建现场。
一名包工头推开建管站站长办公室的门说:“乔站长,市里马上要评优质工程了,您帮忙让我们的项目评上,这样我们能揽到更多活儿……”一边说还一边递上购物卡。
现场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由城建系统职务犯罪真实案例改编的情景剧。台下,坐着200多名单位及部门负责人。乔某收受购物卡是否属于受贿?”检察官问。台下的观众,有的点头,有的拿不定主意。
“有些人会以为收受购物卡不能算作受贿。”共建活动案例点评专家、河北工业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马兵解释道,受贿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但不应狭隘地理解为现金、具体物品,而应看其是否含有财产或其他利益成分。
李卫东(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往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一般是以单向的说教形式开展。只有检察官一人讲,底下一堆人拿着本子听。这种“你听我讲”的模式,往往与人们的心理期望不相适应。听众被动灌输,说服力不强,“水过地皮湿”。
我们注意到,虽然职务犯罪案件都有共性,但不同行业发生的职务犯罪又有明显特殊性。能不能围绕一个行业的犯罪,系统整理和归纳形成专题,然后把这一行业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士集中起来进行宣教,使教育内容和对象更具针对性?
带着这种思考,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选取在全国相关行业发生的真实案例,再把这些案例编成情景剧,现场播放出来。听众是什么行业,就播放这一行业的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提升预防工作影响力,北辰区检察院还与北辰区纪检委共同签署了《廉政教育共建活动会商纪要》,明确了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即把专业讲授、形象演示、案件剖析、教学互动、专家点评融为一体,贯穿于活动全过程。
这种“形象互动”的新模式,打破了以往单向灌输的宣教模式,让在场观众直观了解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和相关规定,解决了公职人员对职务犯罪风险点认识不清的问题。
廉政教育,以“听、看、参、评、警”的形式开展:听是由检察院对涉及镇村高发的职务犯罪类型和罪名进行介绍。看是指现场播放真实案例改编后拍摄的情景剧。参是指每段情景剧播放结束后,由检察官根据情景剧内容提出问题,请与会人员运用法律知识对情景剧中职务违法违纪情节进行分析。评是由法学专家对参与者分析的情况进行点评,加强对工作中职务犯罪风险点以及职务犯罪行为的认识。警是由检察官根据案例设计的职务犯罪罪名,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提出预防手段和措施。
过去的廉政教育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大家不分你我、不论岗位,很难做到分类施教、因人施教,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北辰区廉政共建活动,可以实现“量身定制”。检察官针对听众的行业和重点职位特点,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易发、高发的具体罪名。如,对卫生系统,重点讲解药品及医用设备采购中涉及的贪利性犯罪等;对教育系统,重点讲解教辅书、学生服装采购、基建以及教学管理中易发的贿赂犯罪等法律知识。
去年年初,北辰区检察院在对各村职务犯罪进行调研时发现,从2009年1月至去年3月,北辰区发生村干部犯罪案件25件,有19件涉及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针对涉农贪贿案高发问题,北辰区检察院主动争取区委纪检委和区委组织部的支持,成立2013年度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在全区各镇开展廉政教育。从全国农村基层真实发生的犯罪案件中精选5个案例,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就涉农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进行讲解,告诫他们慎用权力,做到廉洁自律。
“以前觉得不贪财、不渎职、不侵权就不会构成职务犯罪,听了检察官讲课才明白,还有单位受贿罪和单位行贿罪,个人还可能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一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干部在宣教课后表示。
一位受过教育的老同志说,尽责守法不是简单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弦一松,就会酿成严重后果……
“反腐倡廉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反腐倡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是反腐倡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北辰区委常委、区纪检委书记李大勇评价说,开展这样一个剧情、互动、讲解相结合的宣教方法,将以往的“填鸭式”单向说教变为双向互动,使得廉政教育预防方向更有针对性,是大胆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的重要尝试。(记者王斗斗)
·天津铁路法院:廉政司法用“零投诉”说话
·天津塘沽民警制伏持刀行凶精神病人
·天津高院举办培训班规范微博发布与管理工作
·天津金融创新 法院主动助力
·天津高院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
·天津高院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天津高院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
·天津公安机关出动4000警力打击“黄赌毒”
·天津公安局要求完善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
·天津禁毒民警向群众讲解毒品的危害
·[视频]天津:主动服务能动司法
·[视频]天津:强化对执法司法权力监督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