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南

豫法阳光“体三微一体”助推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

2014-02-28 10:35:0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法制报 

2月27日,省法院举行了豫法阳光“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开通仪式。省法院为什么要搞“三微”(微博、微信、微视)?目前司法公开的成效如何?据悉,近年来,省法院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秉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廉洁,以公开规范司法行为,以公开便民利民”工作理念,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尤其是以网络为抓手,积极深化阳光司法工作,扩大司法公开范围,拓宽司法公开渠道,促使司法公开向更深、更广、更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裁判文书上网 增强司法透明度

省法院宣传处副处长金少良介绍,省法院院长张立勇上任伊始,就提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把裁判文书全部在网上公开曝晒”、“要通过网络公开司法审判的过程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司法透明度”。

从2008年开始,河南法院积极推进裁判文书上网。

2009年10月,河南三级法院全部实现裁判文书上网。

2010年,省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裁判文书网,把三级法院裁判文书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截至2013年底,全省法院共上网公布裁判文书621867份。

最高人民法院对河南法院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全国法院做到裁判文书全部上网。在裁判文书上网推进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这样评论河南法院的此项工作:“河南法院的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全国领先,河南法院的裁判文书网已经成为西方法学界研究我国司法制度的资源‘富矿’。”

目前,河南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已经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在约束法官自由裁量、提高法官素质、防止司法腐败、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不断发挥着积极作用。强化庭审公开 确保阳光审判

庭审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关键,是法院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司法公信力的考验。河南法院变压力为动力,致力于推动司法公开,通过庭审全面公开,真正做到“让公正眼见为实”。

河南法院积极推行庭审直播,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知情权。

2009年12月,全省三级法院全面推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

2010年,河南法院庭审直播网建立,选择公众高度关注又具有法制宣传教育意义的案件进行直播。目前,全省共庭审视频直播45681次,网民累计点击量达16258765人次,直播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013年5月,河南法院推行庭审“三同步两公开”,即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记录,公开展示庭审证据、公开展示适用的法律法规,目前已审理案件3648起。

在一些社会影响广泛的重大案件,如“9·8矿难”案、“瘦肉精”案开庭审理时,河南法院邀请中央电视台进行庭审直播;河南省内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也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庭审直播。法院对这些案件的庭审,通过拓展直播媒体范围,最大限度满足了公众知情权。

打开法庭大门,把司法公开向纵深推进。为不断创新阳光司法机制,彻底打开法庭大门,全面开放庭审活动,河南法院规定,除必要的身份确认登记和安全检查外,公民不需预约,即可随时走进任何一个法庭,旁听任何一个公开审理的案件。

从2009年开始,河南法院把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作为司法公开、加强民意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将每年的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确定为全省三级法院的“法院开放日”,邀请中小学生、部队官兵、社区群众走进法院,近距离了解法院和法官的工作。

近年来,省法院在减刑假释公开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有效提高了审判透明度。省法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减刑假释庭,对每起案件进行公开庭审。在减刑假释审判中,我省法院推行裁前听证和裁后公示,让罪犯参与,发表个人意见;安排其他罪犯旁听审判;引入受害人参与狱外公开审理等。2013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对这一经验做法曾作专题报道。

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让代表委员见证庭审。河南法院通过“一对一”结对联络,与每一名省人大代表建立了固定的联络关系。张立勇深入各地开展集中走访活动,主动上门联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赠送专用信封。所有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反映问题均可直达省法院院长。河南法院先后邀请5500余名代表委员视察座谈、旁听庭审、参与调解、见证执行。法院还通过手机报定期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报告法院工作,架起法院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豫法阳光微博 打造民意直通车

河南法院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司法公开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民意沟通表达机制,让人民群众零距离触摸司法,增强司法与民意的互动。

省法院先后开通了“豫法阳光”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民微博及新华微博,建立了四大微博群。“豫法阳光”微博是集微博、调解室、微直播活动、微博报告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以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沟通交流和服务群众为功能定位,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微博直播、交流互动、常识普及、正面宣传等方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豫法阳光”微博开通以来,共向网民发布各类信息58999条,处理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56256条,拥有粉丝6549417个,在全国法院微博中排名第一。

“有问题@豫法阳光,有困难@豫法阳光”,已成为众多网友与媒体记者的共识,成为群众诉讼维权的参谋助手和解疑释惑的良师益友,成为联系法院、宣传法院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豫法阳光”微博连续三年获“全国十大政务微博”称号和“全国十大司法微博”奖,已经成为河南法院的品牌。河南法院分别在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2013年参加最高法院“未成年人公众开放日”活动报道的“豫法阳光”微博栏目组人员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亲切接见。新闻发布制度 满足公众知情权

河南法院认真落实新闻发言人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全省法院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和大要案审理情况,确保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

近年来,从重彰“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到全省三级法院院长大接访,再到赵作海错案、平顶山天价逃费案、李怀亮故意杀人案……河南法院一次次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面对舆论压力,河南法院深刻认识到:案情决定舆情,态度决定形象;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河南法院通过及时新闻发布,第一时间发声回应,把案件情况、调查结果等逐步向社会公开,有效引导了舆论。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河南法院建立健全了新闻宣传机构,充实了宣传力量,实行新闻发言人和新闻机构负责人列席党组会和审判委员会制度。

全省法院“宣传与审判联动、多媒体联动、三级法院联动、法院内外联动”的新闻发布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 “三微一体”互动平台 提供全方位司法服务

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树茂说,“微博、微信、微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信息传播手段和载体,已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多个领域。面对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省法院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紧踩时代节拍,不断转变理念、创新机制,提高运用新媒体技术服务法院工作的能力,积极构建信息时代全社会参与法院工作的新渠道。

经充分调研,河南法院决定搭建融豫法阳光微博、微信、微视为一体的豫法阳光“三微一体”便民互动平台,打造河南法院便民服务新窗口。

“豫法阳光微信”设置有便民服务板块,可以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各种预约服务,免除群众的诉讼奔波之苦;同时将办事人流进行合理错峰,提高法院工作效率。

“豫法阳光微视”作为全国首家省级政务微视,可为网民提供更直接更新鲜的各类短视频,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真情和人性化,传播法律知识,传递司法正能量。

置身信息时代的前沿,机遇和挑战并存。相信在最高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在省法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豫法阳光“三微联动”司法便民服务平台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河南法院希望通过积极努力和不懈探索,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的力量;通过实实在在的司法公开,切实营造群众关注司法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一份贡献。又一次展示了 省法院领导的创新意识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相关负责人评价豫法阳光“三微一体”时说,近年来,河南法院的阳光司法之路可谓花团锦簇、亮点纷呈,裁判文书上网、开设豫法阳光微博等举措,不仅在全国法院遥居领先地位,而且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和兄弟省级法院的充分肯定。这次河南法院再次率先开通豫法阳光“三微一体”便民平台,又一次展示了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的创新意识、以公开促公正的为民司法意识。

这名负责人说,目前,司法公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孟建柱书记和周强院长对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都作出了明确指示。就在刚刚结束的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和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举办的新媒体与司法公开座谈会上,周强强调,人民法院要充分运用网络及微博、微信、网络客户端、手机等搭建司法公开平台,发挥好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参与范围广等特点,全媒体出动、全面发布权威信息,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这名负责人说,豫法阳光“三微一体”便民平台,正是集微博、微信、微视的数字传媒优势于一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广大网友和人民群众共享、参与、互动的新模式,全方位地把宣传触角延伸到社会各阶层、遍布社会公众和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提升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这名负责人表示,相信豫法阳光“三微一体”便民平台的开通,对河南法院大力推进阳光司法,促进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引领全国法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集中数字传媒优势,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提升人民法院工作的舆论影响力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