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播放了这样一起匪夷所思的案件:同年11月5日上午10点,山东临沂苍山县公安局里来了5位不速之客,他们身穿军装,肩扛大校、少校军衔不等的肩章,声称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监督机构”,为协调一起案件,受“首长”委托向县公安局长传达一项机密命令。对方来势汹汹,着实唬人。警方一方面与他们周旋,一方面请相关部门核查。一个小时后,警方得到了相关单位传来的消息,证实这5人全是假军官,并立刻对他们实施了抓捕。至此,这一出荒诞戏终于落幕。原来,该年7月份,警方抓获了一名通过假扮军人诈骗200万元的犯罪嫌疑人徐某,这个徐某正是这伙人的同伙。看到徐某进了看守所,同伙们为了营救他,于是上演了这出闹剧。经查实,这是一个由15人组成的专门冒充军人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他们的“老巢”位于广西梧州一个装修豪华的小院里,各种训练设施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假军官培训基地。自2010年以来,该团伙以买黄金、安排入伍、提干、上军校等为名,冒充假军人诈骗,涉嫌诈骗金额高达850余万元。
近些年来,冒充军人名义行骗的案件屡见不鲜,各类新闻媒介时有披露。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实施10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案件中,假冒军人招摇撞骗犯罪的案件数量位居榜首。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触目惊心,令人深思。有专家直言:“假冒军人已成了危害社会、败坏军队形象的一颗毒瘤,应尽快寻求对策,予以摘除。”
为何在中国假冒军人招摇撞骗这种特殊的犯罪现象会屡禁不止,这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和背景。军人身份受尊崇
在我国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军人的身份在社会上始终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崇高的威望,并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充分保障。1997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7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尊重、优待军人,保护军人的合法权益,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第59条规定:“军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役军人的荣誉、人格尊严,对现役军人的婚姻实行特别保护。现役军人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因此,曾几何时,成为一名军人是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理想,有一段军旅生涯是许多家庭为孩子选择人生的美好愿望。在很多人眼里,涉军单位备受信任,现役军人受人称羡。时至今日,尽管很多女孩子自身条件较好、相对择偶条件高,但对工作收入稳定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军人仍然情有独钟。
有例为证:为了能当上将军夫人,为了能跳出那个封闭的小山沟,为了能到北京生活,晓娜先后被冒充军人的不法分子潘海军先后骗去96万余元;2011年7月27日,一名自称是‘黄副政委’的人通过电话和徐州市的转业军人魏某取得了联系,在得知‘老首长’即将来徐州的消息后,魏某万分激动。第二天,‘老首长’给魏某打电话,称自己因为嫖娼被公安机关抓了,需要用钱打点关系。魏某听此消息后心急如焚,也为得到首长信任感到责任重大,连续三次向其指定的银行卡汇款23万,此后,‘老首长’杳无音信……正是在社会上崇敬军人、信任军事机关的氛围下,往往在一些带有“军”字的各类虚假现象面前,容易丧失警惕,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使得其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极易得逞。军情信息不知悉
这是一起看似荒诞滑稽的假冒军人招摇撞骗违法犯罪案:谎称自己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人的徐健,说是能帮助承租北京军区门脸房,并能为北京致达赛都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总后勤部通讯部视频会议系统等,先后累计骗取某人7万余元。
诸如此类案例,表明被害人被不法分子的涉军招牌所忽悠,有的人即使看出破绽或产生疑问,而被某些假冒军人看似荒诞滑稽的理由搪塞,结果又盲目地相信了。这种情况,其实与军队信息透明度不高、存在不必要的“神秘感”有关。大多数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犯罪行为之所以能够蒙混过关,欺骗受害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上人们对部队相关情况知之不多,又难以查证核实,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军队颁发的一些军事法规规章相关内容原本可以让社会知悉,但往往因保密等原因而未能公开,导致违法犯罪分子欺世盗名,屡屡得逞。事实上,现役军人不能上网交友、军官证与身份证申领和管理、假冒军人的查处和处理等问题,在《内务条令》、《纪律条令》、《警备条令》等军事法规中均有规定,并不存在保密问题,本应可以让社会公众知晓。又如,2004年由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中明确规定:“严禁以军队单位或者军队人员的名义、形象或者利用军队装备、设施等从事药品广告宣传。禁止对军队特需药品、军队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进行广告宣传。”该办法实施多年,但假冒军队医疗单位行医和从事医疗广告的案件仍时有所见。
近些年来,军队有关信息的逐渐透明化,不仅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特别是2013年以来,《国防白皮书》中首次公布了陆军各集团军的番号和驻地,连续报道了军队参与演习、训练等重大活动,使人民群众对军人的使命和主要活动有了充分了解。此外,总部《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军车从严管理的规定等,对遏制假冒军人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提高人民群众识别真假军人的能力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