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山东

山东淄博:撑起“主心骨” 提升软实力

2014-02-25 14:35: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官到重点企业联系点调研。刘 洋 摄

  青年法官诗歌朗诵会。王 莉 摄

  作为法院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工作发展的成效。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把领导能力提升作为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三年开展“领导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品行、做表率”的领导班子品牌和“懂管理、重落实、能凝聚”的中层干部品牌,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线中锤炼素质 服务中提升能力

  今年1月13日上午8时,记者随同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淑玲、民三庭庭长赵绛帼来到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公司,就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劳动用工情况,与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

  一进门,王淑玲就讲明来意,请公司负责同志谈谈劳动用工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对去年淄博中院提出的关于依法用工的司法建议还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该公司负责人王总对此十分感谢,他说:“新华医疗器械公司是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一直在不断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法官主动上门释疑解惑,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发展生产了。之前,法院发给全市500强企业的司法建议,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觉得对完善内部体系、依法做好劳动管理有很大帮助。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赵庭长亲自担任我们公司的联系人,公布了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以后遇到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咨询了。”

  在返回途中,王淑玲对记者介绍说,为切实增强法院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提高围绕发展大局超前研判、提前介入的司法服务能力,淄博中院立足全市产业结构特点,注重突出个案化解在服务大局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了院领导班子挂包重大项目、庭企“一对一”结对服务、重点企业联系人等制度机制,把基层一线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和催生领导能力的孵化器,取得了良好效果。

  赵绛帼接着说,这些制度能够落到实处,院领导带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去年10月,淄博中院院长刘亚宁亲自带领班子成员以及80余名中层正、副职和业务骨干,到临淄区齐鲁化工区金山片区、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等21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结束后,针对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的司法需求,立即向全市500强企业提出关于依法用工等司法建议,对5324家企业发出“树立诚信意识、防范失信行为”的提示性函,有关企业纷纷致电、致信对法院送法上门表示感谢。

  疑难复杂案带头办 判后有心结带头解

  在淄博中院,领导带头体现在了审判、执行等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2012年,该院制定出台《关于庭长、副庭长担任审判长审理案件的意见》,明确了案件审理指标和监督保障机制,中层干部带头承担起重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任务。2013年,全院庭长、副庭长担任审判长审理案件1991件,占案件总数的52.7%,有效增强了中层干部的骨干担当和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审判质效水平的提升。

  同时,淄博中院将制度辐射面进一步拓展。2013年7月,该院出台实行了《关于建立庭(局)长释法答疑工作机制的规定》,针对当事人持有异议、当事人情绪严重对立等6类案件,采取主动登门释法、提前预约答疑等“面对面”的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思维、愿接受的方式,向当事人释明案情和法律规定并进行规劝和心理疏导,使当事人信任法院、信服裁判。截至目前,该院(庭)局长共进行释法答疑71起,无一上访缠诉,服判息诉率达到了100%。

  杨某、王某、某燃料油有限公司因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不服一审判决,后均向淄博中院提起上诉。该院合议庭在阅卷后认为,该案系家族成员内部权益之争,矛盾尖锐,证据错综复杂,证人证言前后矛盾,各方诉讼期望值都很高且在一审庭审中表现激动,服判息诉压力大。该院民二庭庭长赵玉忠与合议庭成员经过反复斟酌和协商,决定将争议焦点归纳到证言效力,并确定了释法答疑的基本框架,即根据证据规则,对举证责任的承担主体作出解释;对现有三份证言从证据形式、证据内容、证据关联性等方面作出解读,释明证言矛盾、不一致之处;对上诉人申请法院再次调取证人证言内容的多种可能性及对证据效力的影响进行预判,均得到上诉人的认可。经过三个小时的答疑,最终,该案判决维持原判,当事人均服判息诉。

  事后,赵玉忠在庭务会上对该案释法答疑过程进行了总结:“根据院里的相关规定,结合民二庭工作实际,前期我们确定了释法答疑的四项基本原则、四个初步目标及七个工作流程关键点。针对这件事实争议较大的案件,我们以现有全部证据为基础素材,引导当事人运用证据规则推导并认可案件的法律事实;运用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引导当事人把过高的诉讼期望逐步回归到现实的事实证据上,形成相对合理的诉讼预期,促成服判息诉。”

  能力提升常态化 品牌建设制度化

  2013年12月6日上午8时30分,淄博中院9楼中层会议室座无虚席,每周一次的高端业务培训班准时开始。讲台上,北京大学教授周旺生正在作《中国制度与中国法治建设》专题报告。2013年8月到年底,这样的培训班在淄博中院连续开展了20余场,周旺生、于建嵘等多名北大、清华、社科院著名学者应邀对社会热点、领导艺术等进行专门授课,全市法院参训干部达到1100人次。

  为了保障法官领导能力、司法能力与时俱进,淄博中院党组在载体搭建和渠道拓展上可谓煞费苦心。“只要能够使干部精神得到洗礼、作风得到改进、能力得到提升,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大胆尝试。”刘亚宁说道。

  2013年,该院明确提出打造“讲政治、重品行、做表率”的领导班子品牌和“懂管理、重落实、能凝聚”的中层干部品牌,并确定了“三四五”的目标要求,即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制度底线“三个底线”;把握说实话、办实事,沉下去、抓落实,强教育、严追责,肃法纪、正形象“四条标准”;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纪律意识、学习意识“五种意识”。

  围绕“三四五”目标,该院采取系统规划和项目推进方式,逐步形成了常态性、多渠道的领导能力提升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开展“三服务一争创”、“接地气大讨论大实践”、“走访帮扶困难群众”、“为民清廉公正司法”集中教育、集中推进司法作风建设等活动,努力将“讲正气、守纪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通过建立实行业务带头人、办案能手、无上访法官评选以及科级领导岗位竞争上岗等活动,鼓励领导干部争当法律适用的“活字典”和定分止争的“智多星”;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力度,组织召开先进典型经验交流会,有效释放压力、展现魅力、激发活力,先后涌现出全国量刑规范化专家徐嘎、“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申孝国等一批先进典型。

  淄川:释放“上行下效”正能量

  “领导能力是综合能力,能否将领导力具体化、实践化,真正把领导力转变为决策力、执行力和管理力,需要领导者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必须坚持把领导能力建设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为干警们做好表率……”

  2011年12月12日,在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法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次党委会上,该院党委一班人一致达成共识,“严下必先严上,治院必先治长”。要树立“全院工作看党委、部门工作看中层”的鲜明导向,以职业文化建设为引擎,以“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为导向,自2012年1月起,在全院组织开展“司法良知、司法责任、司法情感”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干警认知职业、敬畏职业,并将“品行、责任、能力、政绩、担当”作为个人赢得尊重和干警成长进步的重要衡量标准,提倡每个人把自身作为一个品牌来建设,靠个体的司法良知形成法院的整体职业良知。同时,将优化制度建设作为塑造、培育法官良知的根本之策,形成法官良知自律和制度推进的良性互动。工作中,该院领导班子始终以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率先垂范的精神风貌展现在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面前。特别是在作风建设上,院党委成员和中层负责人更是率先垂范,使内心折服的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上行下效”、不越雷池,在全院营造出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该院先后获得“全省法院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该院2013年度部门和干警个人工作绩效分数公布后,大家谈论最多的是各业务庭负责人的平均办案数量占到了全体法官平均办案数的36%,最高的达到了本庭法官平均办案数的47%,全院中层正、副职全年办案5327起,占全院结案总数的73%。“这与我们大家以前感觉中的当了庭长就不办案的印象相差挺大的。”该院一位年轻法官这样说。“作为部门负责人,要想本部门考核成绩出色,自身带头多办案和想方设法激发本部门每名干警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审判质效两者缺一不可。部门负责人以业务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组织管理能力很快以大家感受得到的方式显现出来,个人也在这种磨砺中成长进步着。这也是2013年以来,我们实行新的‘捆绑式’绩效考核办法后取得的初步成效。”淄川法院院长宗志强说。

  此外,该院还始终坚持以好的作风和制度选人用人,为干事创业者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2012年以来,该院通过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先后为39名干警解决了职级待遇,1名中层负责人提拔为院领导班子成员,10名优秀业务骨干提拔为中层正职。“立足岗位,把每一份工作做好,往往是费心费力的,但热爱自己的工作,拥有一个快乐、向上的工作心态,则会累并快乐着。”该院一位中层负责人这样说。

  博山:强化庭务管理观摩

  2013年9月29日下午2时,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分管民商审判工作的副院长郑杰、各审判庭庭长和民三庭全体干警准时走进民三庭庭长会议室,准备举行一次“特殊”的庭务会。

  民三庭干警按照会议事项安排,对本庭审判工作态势和各自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交流,并对案件审判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法官发言结束后,郑杰和其他各庭庭长分别就这次庭务会召开的做法和效果进行了点评。“刚才,民三庭在庭务会召开过程中,分析财产保全担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担忧,也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审查把关程序和标准,我认为,如果把这些意见整理一下,就能形成一篇很好的制度规范,指导我们民商审判更好地做好财产保全审查把关,防止出现问题。”郑杰点评道。随后,根据郑杰的要求,民三庭起草了《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工作细则》,并汇报该院审判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在民商审判部门贯彻执行。

  随着形势发展,博山法院的队伍结构悄然发生了变化,年轻干警占比逐年增大,并有一批优秀青年法官逐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在带来工作朝气和活力的同时,年轻干警办案经验不足,特别是新任部门负责人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年轻的新任部门负责人一方面存在从侧重办案到侧重管理指导的角色转换适应过程,另一方面缺乏庭务管理规范的有效指导,在对部门干警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缺乏抓好工作落实、搞好业务推进和做好干警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致使部门工作面临“停步不前”的窘境。

  针对这一工作现状,去年,博山法院在全院部署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并将管理能力建设,作为保障法院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有效提升部门负责人的能力素质。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分管院领导和业务庭庭长轮流开展“庭务管理观摩”活动,是该院的首创,并将在全市法院推广实施。“庭务管理观摩”活动直观展现部门负责人庭务管理的优势和短板,并通过分管领导点评、其他部门负责人点评和本部门人员点评,在相互观摩、比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部门负责人的工作驾驭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和统筹管理水平,而且充分发挥了统一干警思想、部署推进工作、交流探讨问题的机制作用,有力增强了部门工作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去年,博山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3791件,结案均衡度、一审服判息诉率、案件质量等指标位于全市法院前列,先后有8个集体和18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法官审判工作质效和各项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记者 闫继勇 通讯员 张玉杰 王 飞 刘 洋 王 莉 张德忠 杨占勇 王 伟)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山东济南“定制公交”服务中小学生
·[视频]山东:滕州公安局推出“满意拍”
·山东检察机关注重促进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山东高院:“三公”经费支出下降超四成
·[视频]山东潍坊:八旬老人轻生跳河 民警紧急救援
·[视频]山东将建立社会化消防治理体系

·[视频]山东将建立社会化消防治理体系
·山东高速交警试点“可变限速系统”
·山东举办“中国梦·检察情”书画笔会
·山东公安厅:群教活动载体新颖成果“落地”
·山东平原构建“法律援助服务圈”
·山东: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