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中央动态

最高法机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摘登

2014-02-25 14:19:5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以法治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张勇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特别强调要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更加重视以法治方式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事审判关涉公民的各种人身财产权益、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保障民生、促进民生的重要一环。

  要深入研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大民事审判指导力度。要积极研究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涉农问题,探索符合城镇化战略的审判新思路,依法、充分保护农民的“两地”等各项民事权益;要结合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认真研究房地产案件审判的新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权利保护的新期待;要更加深入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在民间借贷审判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健康、有效的金融环境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要进一步研究产业转型导致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进一步探索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用人单位生存发展的新思路;要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发展的新需求,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要结合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研究网络时代人身财产权益保护的新手段,加大对网络侵权的惩罚力度,实现遵法守法文明有礼的网络秩序。

  民事审判要进一步提升办案质量,坚定不移地贯彻司法公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只有在个案中体现,才能被人民群众感知;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通过裁判才能更好得到实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民事审判而言,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司法公开,不打折扣地依法公开民事审判的各个环节;就要坚持不懈地提升庭审质效,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被公平对待;就要毫不懈怠地提升民事法官专业素养,提高全面理解法律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就要每时每刻地坚守廉政底线,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坚持司法良知,拒绝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就要依法坚持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避免不当干预;就要不断提升裁判文书质量,让法官接受评价,让当事人一目了然;就要继续坚持调判结合的审理思路,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最高法公布修改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决定
·最高法:确保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依法进行
·3Q大战终审最高法维持原判
·最高法公布修改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决定
·最高法:餐馆禁带酒水包间设最低消费等违法
·最高法:网民可“给大法官留言”表达诉求

·最高法:网民可“给大法官留言”表达诉求
·最高法就深圳房屋侵权纠纷案问题答记者问
·最高法审结南天一花园业委会诉深圳城建等案
·最高法就深圳房屋侵权纠纷案问题答记者问
·最高法公开案件审判信息促公正
·最高法:拟今年完成新民诉法司法解释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