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省监狱推广心理矫治化解服刑人员的心病

2014-02-25 13:58: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南方法治报 

  让高墙内响起开怀的笑声

  广东省监狱推广心理矫治,化解服刑人员的“心病”

  河源监狱有针对性地组织服刑人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心理咨询师(狱警)正在和服刑人员一对一谈心,每次谈心心理咨询师都会确定一个心理咨询主题

  性格趋于内向、情绪波动易变,焦虑感、戒备心、暴力倾向较强,是自伤、自残、自杀的易感人群……这是26岁的服刑人员任天和(化名)入监档案里的心理测试结果。但2月19日,在河源监狱,当任天和对着记者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的时候,记者甚至怀疑自己弄错了他的入监档案。入监还不到2个月的他告诉记者,是管教民警莫树标的单独心理辅导,让他变回了正常的自己。

  据介绍,像任天和这样,在监狱内寻求心理咨询的犯人并不罕见。为了帮助他们,河源监狱组建起了一支近60人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记者还获悉,在广东省的监狱民警中,特别流行考国家心理咨询师证。

  【初入监狱】

  强烈的不适令他几近崩溃

  3年前,相依为命的母亲病逝了,任天和终日以泪洗面,感觉自己的精神支柱没了。此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开始放纵自己,心理都扭曲了。

  去年5月9日,任天和在某电子公司食堂结识了受害人李某,在交往过程中,他发现李某智力有问题,很容易被骗。4天后的晚上,他以带李某去玩为由,将其带至宾馆,数次与无性防御能力的李某发生性关系。随后,他因强奸罪被判服刑5年7个月,于去年12月25日进入河源监狱改造。

  “害怕,非常害怕!”任天和告诉记者,监狱对他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世界,在入监后的1个多月里,他晚上总是难以入睡,失眠多梦,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任天和入监时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其性格趋于内向、情绪波动易变,焦虑感、戒备心、暴力倾向较强,是自伤、自残、自杀的易感人群。

  【心理咨询师介入】

  一次谈心解决一个问题

  也就在任天和对监狱感到害怕和不适时,他的心理测试报告到了该监狱的心理矫治办公室民警莫树标手里。“强奸犯!第一次进监狱!焦虑!自卑!内向!”单凭这几个词,作为一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管教民警,莫树标决定找他谈谈心。

  “这里(监狱)和看守所比,环境是不是要好一些?”面对紧张不安的任天和,莫树标切入的话题很有讲究。这个话题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任天和不仅比较了监狱和看守所的关押环境,还谈起了自己的烦心事。

  “整夜失眠、头痛,感觉还有点视力模糊,在生产的时候老是弄错,不仅完成不了任务,还被狱友取笑!”任天和大倒苦水,莫树标倾听了差不多40分钟。

  任天和是典型的入监后心理紧张症状,同时引起身体严重不适,因此,莫树标一次谈心只解决一个问题,“他最需解决的是缓解紧张。”

  “你在工厂时,也是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其实,在监狱里也一样。”

  “你以前是生产能手,证明你的能力比一般人还强,相信在监狱也能做到!”

  “长期失眠导致你视力模糊,也使你在生产时受到了影响,如果你把监狱当作工厂,把狱友当作工友,晚上也许就不会失眠了!”

  ……

  莫树标的耐心开导和巧妙劝解慢慢起了作用:一周后,任天和消除了对监狱的恐惧感,解决了失眠头痛的问题,也顺利地完成了生产任务。

  【心理改造】

  从自卑绝望到重树信心

  在消除了任天和的不适症状后,莫树标决定对其开展第二阶段的心理咨询,重点做他自伤、自残、自杀倾向的心理干预工作。

  任天和敏感而自卑,因强奸智障女被人嘲弄,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因此整天不与人交流,用莫树标的话说,长此以往会得抑郁症,要预防其自杀的悲剧发生。

  因此,莫树标通过对任天和的家庭状况、成长历程等进行详细了解,发现他受到母亲病逝的重大影响后,人格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以前积极向上、外向开朗的性格变成当前的个性特征。

  莫树标在征得任天和同意后,引导他回忆母亲去世后被他人关心的情节,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还有堂哥、嫂子、小侄子和朋友的关心和关怀,让其认识到还有很多人关心他。同时,莫树标使用合理的情绪疗法,让他认识到母亲去世这个事件不能成为其自甘堕落的原因。

  在接受完心理辅导,任天和回到宿舍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祝家人身体健康!我要好好改造,争取减刑,争取早日回家!他还写下了自己最思念的人:姐姐。正是在莫树标的开导下,他发现,原来同母异父的姐姐在他的记忆里是如此重要。

  任天和表示,他已经不再是心理测试报告里的那个自己,“我现在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好好改造,早日出狱!”

  【危机干预】

  重点疏导“自杀高危人群”

  现年50岁的冉松贵(化名)也是一名服刑人员。他因强奸亲生女儿,被判刑8年,刚入监就成为“头号改造对象”。

  由于冉松贵是强奸亲生女儿,入监后表现十分自卑、自责,又表露出对法院的判决不满意,认为判得过重,在思想上也较为固执。特别是其家人对其所犯的罪行深感憎恶,均已与其断绝了联系,使其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没有,生活十分困难。而面对漫长的刑期,冉松贵需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亲的煎熬。

  为此,河源监狱积极做好其教育转化工作,并制定了针对性强的教育改造方案和对策。据该监狱心理矫治办公室主任徐红志介绍,针对任天和和冉松贵等,监狱及时成立了个案攻坚组,针对性地制定了治疗挽救方案,“我们会经常召开心理咨询个案经验交流会,心理矫治人员共同探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难题。”

  据介绍,冉松贵所在监区的心理咨询师首先给他购买了生活用品;其狱友在民警的建议下,不再提及冉松贵的案子,不再让他受到刺激;心理咨询师发现,冉松贵有吹笛子的习惯,便鼓励他参加各类文娱活动,使他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并让其登台表演。

  “笛子也是管教民警送的,只有在吹笛的时候,我的世界才是宁静的!”冉松贵告诉记者,他虽然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但在管教民警和狱友的关心下,他已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展望】

  “以人为本”应用前景远大

  据介绍,罪犯心理矫治在上世纪80年代被我国监狱系统引进,并大体形成了心理测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几项工作内容,为监狱的安全与稳定以及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根据广东省女子监狱的调查显示,在押的服刑人员中,有75%以上存在情绪控制能力差,遇到挫折或不如意事件时,情绪波动幅度大,情绪容易激动无法自控,包括出现蛮不讲理,破口大骂等情况。部分服刑人员也存在心胸狭窄,爱钻牛角尖,常因小事与狱友发生争吵,人际关系紧张、处理事情简单、粗暴,容易冲动等情况;还有部分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较薄弱,遇到情绪悲观、改造压力大等情况,容易引发自杀行为。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女子监狱针对部分服刑人员自我调节情绪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悲观情绪比较突出等主要特点,开展分类矫治活动,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在服刑人员中开展“情绪调节”、“关爱你我她”、“关爱生命、我爱我存在”工作坊,提高服刑人员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经过团体辅导和个案辅导,75%的重点改造人员在情绪控制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但心理矫治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河源监狱监狱长林庭智解释,心理咨询师和狱警的身份双重性会加剧部分服刑人员的心理防范,而求助心理咨询人员的服刑人员的心理成熟度和文化水平直接决定了心理咨询的效果,“此外,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大多由现实问题引起,心理咨询解决不了现实问题,只能引导他们看待事情的态度。”

  不过,林庭智仍然非常看好心理矫治的应用前景,“其‘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填补了传统的狱政管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这3大传统改造手段的不足。”(记者 尹利勇 通讯员 尹华飞 阚淼 文/图)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广东健力宝原董事长张海违法减刑系列案共立案24人
·促进“社会融合”是平安广东建设重要抓手
·广东江门共建医疗纠纷诉前联调机制
·广东河源:举办基层职务犯罪案例图片巡回展
·广东:把好国门 守好边界 护好海防
·广东公安厅要求提高现役部队党建科学化水平

·广东公安厅要求提高现役部队党建科学化水平
·广东:在深化改革中唱响检察“好声音”
·广东法院:按照总书记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广东试点内地与港澳律所联营
·广东开展内地与港澳律所联营试点
·广东公安边防总队2013年缉毒工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