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政委出台新文件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
针对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中央政法委日前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旨在推动政法机关建立健全导入、纠错、退出机制,着力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突出问题。[详细] | | |
 |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重点改革项目
2013年初,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政法系统的重点改革项目,明确了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分四批部署各省(区、市)政法机关开展改革试点。今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全面实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法治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健全制度机制抓起,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解决制约改革深入推进突出三大难题
突出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入口不顺。主要是信访申诉的渠道窄、渠道少,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诉与访的界限不清、标准不明,工作中难以准确地分类处理;受理立案的门槛高,一些符合条件的诉求进入不了法律程序;各单位间存在“踢皮球”的问题,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依法及时受理。二是法律程序“空转”。有些案件虽然进入了法律程序,但办案单位态度不端正,办案不认真,有错不纠,有瑕疵不补正,法律问题没有得到依法公正解决。三是出口不畅。主要是已经走完法律程序的信访案件退不出处理程序,有些案件当事人仍然反复缠访闹访,严重影响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详细] |

[视频]解读:诉访分离后如何拓宽信访渠道
涉法涉诉信访“两升一降”
2013年全年,各地政法机关登记涉法涉诉信访上升38.5%;今年前7个月,中央政法机关接待群众来访同比上升7.1%。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显提高,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 [详细] | | |
 |

[视频]解读:执法错误等造成的信访如何解决
以过硬的措施,确保执法错误依法得到公正解决。大力推行信访办理回避制度,需要依法复查、再审的信访事项,实行原办案人员回避;可能存在执法错误或瑕疵,经多次复查仍未解决的信访事项,要实行异地审查;上级发回重新处理,仍未能解决的,可实行提级审查。 [详细] |
汪永清:坚定不移地在法治轨道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全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工作推进会9月10日至12日在京召开。中央政法委秘书长汪永清强调,各级政法机关要从维护法律尊严、群众权益、社会公正的高度,深刻认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用法治思维谋划改革,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坚定不移地在法治轨道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详细]
中央政法委对落实“三个文件”明确四个方面要求
一是理顺入口,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受理。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信访渠道单一、狭窄的问题;降低受理门槛,切实解决合理诉求进不了法律程序的问题;加强衔接配合,切实解决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防止法律程序空转,切实依法解决问题。以过硬的措施,确保执法错误依法得到公正解决;以规范的救济手段,妥善弥补瑕疵;以办理过程的公开,提高依法纠错的效果。三是畅通出口,使无理缠访案件依法退出。主要做好三项工作,即确保终结质量;落实善后工作;用好救助手段。四是多措并举,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坚持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两手抓;严格落实办理时限;大力推广视频约访;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 [详细] | |
 |
文件一:解决入口不畅,防止“踢皮球”
《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就是着眼于解决入口不畅的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一些案件游离在法治轨道外,形成越级访、违法访。意见重点对什么是诉类事项、什么是访类事项做了严格区分,以及哪些由法院依法受理,哪些由检察院依法受理,哪些由公安机关依法受理等都予以了明确划分。
文件二:解决有错不纠,防止法律程序“空转”
《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主要着眼于防止法律程序“空转”,解决有错不纠的问题。特别是对实体没有问题,但办案程序、司法文书等方面存有瑕疵的案件,提出了原则性解决办法,要求政法机关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在法律程序内解决,不能对带有小毛病、小问题的案件推出不管。
文件三:依法终结,防止反复缠访闹访
《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就是主要着眼于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防止终而不结、无限申诉,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文件重点明确了依法终结的范围和法律依据,细化了终结标准和程序,确保终结案件质量;对问题已经依法公正解决仍然缠访缠诉的个案,明确了综合化解的具体要求,以确保终结事项依法有序退出法律处理程序。 [详细] |

[视频]解读:牵涉多个政法机关信访怎么处理
意见要求加强职能监督和督导检查。对重大疑难复杂、久办不结的信访事项,要采取案件评查、公开听证、提级办理、异地办理等方式,查清问题,依法公正处理。严格责任查究,对敷衍搪塞信访群众,不依法及时受理,不按期办结,造成案件积压,形成新的重复访、越级访、非正常访的,引发极端事件或者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以及对存在执法错误和瑕疵拒不依法纠正、补正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办案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详细] | |

|
新华社: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啃”信访“硬骨头”
针对涉法涉诉信访导入难、纠错难、退出难、救助难、违法行为处理难等“瓶颈”问题,中央政法委出台了三个相关指导性意见。面对这些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严守法律底线,坚持“依法治访”,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详细] |
法制日报:以法治精神化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政法机关总结出影响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三个方面。中央政法委的“三个文件”正是以问题为导向,把矛头集中指向这三个难点,推动政法机关建立健全导入、纠错、退出机制,确保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更大成效。 [详细] |
人民法院报: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向深入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此次全国涉法涉诉信访推进会的召开,继续秉持诉访分离、依法治访的改革思路,通过理顺入口、谨防程序“空转”、畅通出口,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详细] |
检察日报:用法治方式破解信访难题
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维护权益、反映问题的意愿较为强烈,其中不少是涉法涉诉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央政法委《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等三个配套意见的出台,为妥善处理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详细] |
结语:涉法涉诉信访往往是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法度之外和情理之中的问题相互交织,法律诉求和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也不能一讲依法处理,就将法治教条化、绝对化,既要坚持法治思维又要加强感情沟通,善于把法理情结合起来做工作,努力做到法平、理顺、情通,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
中国长安网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