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李 喆 通讯员 朱元华 图/钱文攀
一不小心闯进“蛙人”队
经受住技能训练考验
水警“蛙人”是在水中无所不能的硬汉,戴着酷酷的水镜穿梭于水底,并在出其不意的地方跃出水面,给岸上、船上的歹徒以致命一击……真实的感受却远不及想象那样炫酷。“周围一片漆黑,没有方向感,冰冷、孤独伴随着恐惧。”这是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巡逻大队民警韩鹏举第一次潜入珠江时的真实感受。
韩鹏举原本学的是航海技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这个潜水门外汉,步入了水警“蛙人”的行列。刚到水上分局时,韩鹏举主要负责快艇驾驶,后来听说“蛙人”队要补充新鲜力量,他和另两个对潜水很有兴趣的同事就主动报了名,没想到最后都被选上了。
潜水技能的训练非常艰苦,先要带上浮潜装置,从岸边固定的梯子爬入珠江里,在浑浊的江水中感受真实的潜水环境,学习用嘴呼吸。这样练上一个月后,再带上40公斤重的氧气瓶、信号绳等成套潜水装备,把潜水眼镜用黑布蒙上,到水池中训练水底寻物。这样再练上两三个月,在潜水学校的潜水塔能潜到12米深度了,才到珠江里开始真正的潜水训练。刚开始练习潜水时,因为不习惯用嘴呼吸,韩鹏举经常感觉胸闷,潜到深水里水压增大,耳朵也会很疼,但真正掌握了潜水排压技巧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水底与逝者接触
最怕寒冷、孤寂和不可捉摸
韩鹏举和他的同事们每天的工作,主要是到珠江、湖泊、河涌等水域去安检、救人、寻找证物、打捞溺水者的尸体。
珠江不但水面和水下存在巨大的温差,江水的浑浊更超出常人想象。当“蛙人”潜入珠江后,即使把自己的手贴在潜水眼镜前,也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打开潜水灯,照出的只有前面水中满满一片的悬浮物。所以,每名“蛙人”都早已习惯在黑暗中工作。
许多人以为,打捞尸体时,在水底与逝者的遗体接触,是最令“蛙人”们恐惧的时刻。其实,黑暗珠江水底世界的寒冷、孤寂与不可捉摸,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珠江看似平静,水底却暗藏杀机,湍急的水流能轻易将人冲到很远的地方,许多树枝、钢筋、玻璃、废弃渔网等物品堆积在河床上,“蛙人”们克服水流的巨大冲力在水底潜行,稍有不慎,就会被割伤或缠住,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每次潜入水下工作时,他们都会系上一根信号绳,由岸上的同伴负责牵引,自己则在这根绳索的引导下,在水底凭感觉和经验摸索着工作。
做的是善事,从不会害怕
难忘孩子亲属的那声“感谢”
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的第二天,韩鹏举接到紧急任务:3名儿童在珠江增城新塘河段边玩耍时失踪,需要打捞寻找。韩鹏举和同事立即赶到事发地开始下水打捞。当时气温很低,潜入水下后,寒冷的江水让人禁不住直打颤,但想到3个孩子遗留在岸边的衣服,想到家属们焦急的眼神,韩鹏举努力克服了寒冷,在水下一寸一寸地摸索。
1个小时后,经过对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水底区域反复搜索,3名溺水儿童的遗体被韩鹏举全部找到。“那天心里真是挺难过的,3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我至今记得上岸后,在冬日的寒风中,孩子的亲属在悲痛中哽咽着对我说的一声‘感谢’。”
从2009年当“蛙人”至今,韩鹏举已亲手打捞起了10名溺水者的遗体。跳江救人牺牲的英雄牛作涛、郑益龙、邱兴和的遗体打捞寻找工作,韩鹏举和队友们都全程参与。打捞过那么多遗体,真的不觉得害怕吗?面对记者的问题,韩鹏举显得很淡定:“我们是在为逝者家属寻找他们的遗体,做的是善事,所以,每回打捞时我心中都很平静,从不会害怕。”
虽然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水下冒险,但生活中的韩鹏举并未改变多少:“选择当‘蛙人’是我真的喜欢潜水,那神秘莫测的水底世界,对我来说永远充满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