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近日出台《石家庄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将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出台弃婴和孤儿保护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基层保护网络等新规,计划到2020年底,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网络。
方案规定,保护对象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家庭贫困、重病、监护缺失、遭受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和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孤残儿童、困难留守儿童;失学、辍学未成年人。石家庄市将实行弃婴、孤儿保护制度,将弃婴、孤儿及时送到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对流浪未成年人实行及时救助制度;实行残疾儿童、重病儿童、流浪儿童等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生活救助制度。将“12355”热线平台与救助保护热线“966008”联网,建立有需求未成年人综合响应机制,为未成年人提供及时保护、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建立未成年人基层保护网络。对困境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加大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操纵、胁迫、诱骗、唆使、利用残疾儿童或未成年人以乞讨、盗窃为手段的敛财和拐卖、猥亵、残害、体罚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解救未成年人。此外,方案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就近“零障碍”入学,帮助轻微犯罪、有悔改之意的未成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等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