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求职惨被“同乡”骗
案件回放▲▲▲
春节过后,来自安徽省的王女士到江苏省常州市人才市场找工作,找了几天也没个着落,心里焦急万分。一名年轻男子主动上前搭讪,关心地询问王女士的情况。男子说自己姓李,也是安徽人。王女士他乡遇故知,立刻将多日的苦闷向李某倾诉。
李某说自己是龙虎塘某单位领导的亲戚,可以帮她打通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王女士心里暗自高兴,当即表示一旦有了工作,定对李某表示感谢。李某提出选个地方商量具体招工事宜,王女士欣然同意,李某遂将王女士带到了一偏僻的房屋内。
李某称,托人找工作免不了要花钱打点,需王女士先支付2000元“打点费”。王女士当即就取了2000块钱交给李某,不料李某拿到钱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案件分析▲▲▲
犯罪分子打着招工的幌子,对急于找工作谋生的打工族进行诈骗。以熟人帮忙招工索要“关系费”形式实施诈骗的尤为居多。犯罪嫌疑人往往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事主找到“好”工作,但为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当事主交钱后,要不是骗子逃之夭夭不见踪迹,就是骗子一拖再拖,“好”工作总是遥遥无期。
民警支招▲▲▲
单身女性求职应当注意以下4个方面:
1.对主动上前搭讪示好并承诺优厚工作条件的“老乡”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接受对方的“好意”;即使接受了“好意”,在应聘时也要尽量选择结伴而行,绝对不要轻信并独自跟“好心人”到偏僻地点,防止发生诈骗及抢劫、强奸等案件。
2.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称成功人士,以缺少秘书或者公关经理为名,设下诱饵。不要认为运气终于落到了自己头上,被几句赞美、贴心的问候或精美的礼物而蒙骗,进而酿成被骗钱又骗色的惨剧。
3.遇到“好运”后,女性求职者可以找来自己的“闺蜜”,让她们通过其他形式去应聘,进而从不同侧面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公司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在应聘填写自己身份信息时,不需要完整地将暂住信息和打工朋友圈信息填写清楚,尤其切忌将居民身份证、暂住证等原件随意交给招工者;缴费时应注意索要发票或者收据,对于先交报名费、培训费、服装费的招工单位要提高警惕,不要贸然付钱。
4.单身女性应聘成功后,不要轻易接受男同事的请客送礼;对主动要求“拼宿”和搭伴的,要慎重考虑,防止发生侵财和伤害类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