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荣生
杭州建筑行业一家企业主说,送礼就像抽烟一样,上了瘾再戒总会有点困难,要紧人物虽然不在岗了,但关系网还在,依旧能办事,而且他们收礼心理负担小。所以,对退休高官照送不误(据2月13日《北京晨报》)。
送礼,对“退休干部照送不误”,缘于“退休干部”这个曾经手握权柄的特殊群体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他们在退休之前,大多是企业的“好朋友”,也在社会上结成了庞大的关系网,退休之后更是少了顾忌,与企业密切接触,一心一意地为企业服务。
北京西城区检察院曾向媒体透露,该院反贪局在近两年办理的贪污贿赂案件中,很大一部分出现了“行受贿经纪人”。“亲朋好友”、“专家学者”和“退休干部”,成为行受贿犯罪的专业经纪人且成为主力军。其中,“退休干部”因为人脉广,仍有影响力,作为行受贿代理人也更受欢迎。
这就难怪有些干部,刚退居“二线”,未到退休年龄,就急于“服务社会”了。他们退而不休,有的“退休干部”虽然退了,也真的休了,但由于他们在岗时在诸如工程决策、土地出让、招标投标、工程发包、物资采购、资金运作、工程款结算等众多环节上,曾经为企业主说过话、“帮过大忙”,企业主知恩图报,也会“照送不误”。
“退休照送不误”提醒有关部门,对干部的监管,很有必要进行延伸和加强,既要管干部在职时及其八小时外的生活圈、交际圈,也要严把干部退休关,把对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延伸到其退休后。
“退休照送不误”正是权力寻租的一种兑现,它也是一封举报信,纪检监察部门应按图索骥,主动出击,查查这些礼都是谁送的?送给了谁?可以肯定,只要真查,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