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办理工作已入尾声。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了解到,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出提案5884件,经审查立案5403件。截止到今年2月13日,174家提案承办单位已办复提案5396件,办复率99.8%。
从提案分布情况观察,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关的提案仍是重点,接近总提案数量的45%,接近四分之一的提案被采纳或反映的问题已经解决,承办部委与政协委员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从提案内容观察,其集中反映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提案工作要更好地纳入到国家的大政方针中,提案质量的提高是关键。要求提案更好地把准时代脉搏,选择事关改革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为此,提案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年要强化提案质量意识,抓好选题、调研、建议等提案的关键环节,完善立案标准,修订审查细则、细化不立案提案的具体条款。同时,加强重点提案督办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四大聚焦紧贴现实需求
提案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总体观察,提案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许多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并落实到相关决策、发展规划或部门工作中。
实际上,这得益于提案内容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切合。与往年相比,过去一年来的提案除了对民生和法制建设等领域的一贯关注外,还集中聚焦在四个方面。这些领域正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最为迫切的焦点和难点。
一是关注改革难点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即便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部署后,其具体的改革方向和路径至今也仍在探索之中。而围绕着这一难点问题,政协委员较早就预估了其面临的挑战,并前瞻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比如,伍中信委员的“关于优化宅基地产权配置,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案,其核心内容与三中全会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精神高度一致。其他,如孙宝贵委员“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提案,谭锦球等14名委员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张洪、马忠明、钱克明等委员分别提出的关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提案等等,都直接扣准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脉搏。
二是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刘沧龙等28位委员就联名提交了关于提高我国汽柴油质量标准的提案,民盟中央和董恒宇委员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提案,李心委员的关于规范废弃节能灯回收减少环境污染的提案,莎娜委员的关于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提案,潘碧灵委员的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提案,以及朱建民委员的加强监督和提升燃料油品质以降低汽车尾气雾霾影响等提案,都把目光放在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治理上。相关提案中提出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减少交通污染、严控污染物新增量等多项建议,已得以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体现。
三是瞄准城镇化建设。洪三国委员的关于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提案、李莉委员的注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提案、黄艳委员的慎重改革土地政策是新阶段城镇化最关键的资源支撑的提案等,都围绕着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展开。而提案委员会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题开展的督办调研,形成的意见建议为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四是谏言党风廉政建设。过去一年多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再到反“四风”,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不容触碰的“高压线”。杨维刚委员的关于建立“狠刹浪费”长效保障机制的提案、彭静委员的关于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案等,正是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还有提案具体提出了遏制豪华晚会、反对形式主义和奢侈攀比之风的意见,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的充分吸纳,并出台了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文件。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通过办理建议和提案,推动一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发展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加大,促进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万鄂湘:政协提案助推了公益诉讼制度产生
·308件代表建议110件政协提案全办结
·政协提案"法味"浓:聚焦十一届政协提案工作
·十一届政协提案已办复26583件
·政协提案“法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