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宁夏

宁夏银川:警力派驻,补强食药安全监管软肋

2014-02-17 08:24: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宁夏银川市公安局成立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

警力派驻,补强监管软肋(政府改革·聚焦新机构)

银川市公安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环境安全检查。(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调整或组建新的机构,是政府推动职能转变的一种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各地在这方面有许多探索,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也为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

经过调整出现的新机构,各有特点,而其中的共同点,是体现出对处理“放”与“管”两者关系的新思考。“放”,就是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简政放权;“管”,就是不能一放了之,职能部门的监督、监管必须到位。平衡“放”与“管”,根本的就是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不该管的就要放权。也就是说,政府既做好“减法”,也做好“加法”。

今起本版推出“政府改革·聚焦新机构”系列报道,关注地方探索实践,检视其中的“放”与“管”、“减”与“加”。

机构名片

名称:银川市公安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

构成:环境安全保卫大队、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大队、城市管理治安大队等

职能:整合分散在市公安局各部门的有关环境保护、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执法职责,将警力分别派驻环保、食药、城管等部门,执法办案,与职能部门联动,切实发挥震慑作用

去年12月,银川市公安局成立全国首家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并加挂城市管理治安分局的牌子,旨在整合力量,破解监管难题。

两个月的时间过去,分局工作开展得如何?警力下沉怎样实现城市管理、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公安执法四项职责的整合?

整合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执法职责,警力派驻对应部门

“这段时间,我们正在着手办理一件有毒有害食品制售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刑事拘留。”2月7日,节后上班第一天,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局长王国庆告诉记者。

自去年12月18日挂牌成立以来,该分局一直非常忙碌。走进银川市公安局刑侦分局八楼的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办公室,感觉颇为“冷清”。“编办核准35人,目前30个人,挂牌当天,三个大队便已经全部下到了相关单位。”综合科科长张科宇详细介绍,分局内设环境安全保卫大队、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大队、城市管理治安大队,治安大队安排11个人,其余两个大队分别安排了6个人,分局机关目前只有7个人。

分局成立后,如何履行职责?“警力直接下沉到派驻部门,受分局和派驻部门双重领导,切实发挥公安机关震慑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作用。”王国庆说。

春节前后,正是食品药品管理的关键时段。成立两个月,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大队查处假药、化妆品、保健品8次,配合派驻部门进行大型卫生检查3次。而派驻环保部门的大队,也几乎天天在外,配合银川市环境监察部门执法45人(次),检查了20多家重点企业。

开春,随着银川主要施工时段的到来,以及摊贩的活跃,城管工作压力骤升,下派到部门的城市管理治安大队,也面临着更大的工作量。

“总的来看,我们不仅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更好的衔接,而且加大了执法力度,工作成效已经开始显现。”王国庆说。

公安参与提升执法力度,部门融合降低沟通成本

一孔孔黄土窑,黑灰、四处散落的黑木炭……位于银川西夏区平吉堡一处偏僻地段,长期存在着3个违法加工经营木炭窝点。近年来,银川市西夏区环保分局在接到居民投诉后,多次责令停产,但是经营店主“阳奉阴违”。

1月7日,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西夏区环保分局、银川市公安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环境安全保卫大队联合出动。“经过劝说,并且讲明了法律依据,严肃告诫店主莫要触碰法律红线,对方态度转变,积极配合,将几个土窑亲手拆掉。” 环境安全保卫大队队长李慧涛说。

这次执法,正是警力下沉后,执法力度有效提升的表现。

“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法权,在这些违法经营的人眼里,执法力度明显欠缺,公安部门的参与,让环保执法威慑力大大加强。”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法制科科长黄晓静说。

“另一方面,警力下沉,避免了因为汇报沟通产生的时间延误。”黄晓静介绍,过去查处涉嫌违法的环境污染单位,要先向自己的上级部门报告,上级部门再与公安部门沟通,公安部门再派辖区警力前去调查取证。“环境污染毕竟不同于其他执法,你去晚一步,人家关门关闸,证据就没了。如今我们只需要通知大队,大家一起出发,效率大大提高。”

执法力度不够、效率较低,这不仅仅是环保部门面临的困难,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及城管等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常常也会遇到各类阻挠,甚至遇到暴力抗法。以往的做法都是拨打110,或者是寻求辖区公安部门的协助,而随着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保卫分局的成立和警力下派,这些“软肋”有望补强。

当务之急是专业“充电”,联动执法实现人力物力集中

李慧涛上学学的是环境监测专业,他笑言,自己从小的两个梦:当警察和搞环保,现在都圆了。

20多年来一直在基层做法制工作,李慧涛坦言抓紧学习是头等大事,既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要了解环保专业。而派驻其他部门的大队,学习的问题显得更为急迫。

“我们对办案是熟悉的,但如何和相关部门配合好,实现专业互补,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王国庆介绍,分局成立之后,环保、食药监、城管几个部门他都一一拜访,对方在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也希望分局能够切实协助配合,在执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我们每周一、周五都要进行专业学习,主要是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也把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大家碰头商量。”张科宇介绍。另一方面,随着融合的深入,分局人手不足等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分局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动执法机制”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动执法”是指分局根据工作要求和特点,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重点时期、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联合执法检查,主要履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阶段性、突发性联合执法职责。“也就是抓重点,抓突出行业和单位,保证人力物力的集中使用。”王国庆说。

“工作联席会议”,就是分局定期与环保、城管、食药监以及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涉及环保、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执法等的重要事项,确保分局和派驻部门执法工作更顺畅。

(记者 朱磊)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