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狗植入犬只信息电子芯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养犬登记。目前,全市有养犬登记“一站式”代办点10个,统一办理养犬登记的办证、年审、变更、注销等业务,对犬只拍照、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犬只信息电子芯片、办理缴纳养犬管理费手续等实行免费一条龙服务措施。办理登记手续的犬只,需注射一种电子识别芯片到犬只体内。这种电子识别芯片只有米粒大小,通过专业工作人员植入犬只脖颈处。芯片采用国际标准的15位数序列号,确保每只狗的序列号不重复,芯片包含养犬户信息、犬只信息、免疫信息、年检信息等大量信息。电子识别芯片有效期为20年左右,超过了一般犬只的寿命范围。
南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犬只留检所所长曾国平介绍说:“用手持式电子识别芯片读取仪器在狗的颈部一刷,ID码信息就显示在液晶屏上,可以直接上网查出该犬的登记、年检、免疫情况。电子识别芯片还方便了走失犬只的查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养犬人遗弃犬只的行为。”
另外,从2010年开始,南宁市对办理登记手续的犬只发放新的养犬登记证,这种电子式卡片使用了居民二代身份证的防伪技术,有效防止了伪造。卡片上有读取犬只登记信息的条形码,便于市民携带和办理相关业务。
据南宁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09年接到各类涉犬报警343起,从2010年开始涉犬报警逐年降低,2013年不到20起。
◆养犬不良行为记入个人征信档案
江苏省宿迁市公安机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涉犬警情高达1127起,2013年仅1月至10月涉犬警情已达1215起,一跃成为影响市民生活和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对此,宿迁市公安机关积极调研,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一套以“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为切入口的养犬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监管”转变。
2月1日,由宿迁市公安机关参与制定的《宿迁市市区养犬管理办法》正式出台,规定对擅自在禁止区域内养犬并对他人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养犬行为进行曝光,并记入养犬人个人征信档案;情节轻微,不服从职能单位管理达三次以上的,计入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
宿迁市公安机关将养犬监管区域划分为重点管理区和一般管理区,规定诸如环城小区等重点管理区内每户居民限养1条小型犬,超限饲养将被强制收容。
对于遛狗时间,宿迁市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规定,在重点管理区域,养犬人不得在7时至9时、17时至19时携带犬只出户。对于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或者放任犬只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宿迁市公安机关会同宿迁市农业委员会联合公布养犬重点管理区范围内个人禁养品种,将藏獒等32种烈性犬、大型犬列入个人禁养名单,同时将体高超过61厘米的成年犬犬种也列为个人禁养品种。
目前,宿迁市流浪狗数量虽无具体统计,但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已逐渐显现。警方正采用区别对待方式,积极培育宠物收容机构,通过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解决流浪狗的收容管理问题,及时开展动物救助活动。
◆社区内的养犬情况统一造册登记
针对犬只管理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云南省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即主动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协调形成合力,由执法局负责办理相关证件,并对街面进行日常巡逻检查,对发现的狂犬、流浪犬、无主犬、无证犬进行处理;派出所主要负责对养犬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同时对一些违法私养的大型犬进行查处。
犬只的日常监管也被分解到社区民警身上,由社区综治办工作人员、居民小区的“楼长”负责将社区内的养犬情况报送社区民警,由社区民警统一造册登记,一旦因狗引发矛盾纠纷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狗主人。另外,社区宣传橱窗会定期展出宣传资料,积极引导市民文明养犬。
◆遛狗时给狗戴上狗嘴笼、带好拾便器
涉犬警情一直是派出所比较头疼的问题。流浪狗问题相对好解决。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温州市区养犬管理规定》规定:“公安部门是市区养犬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养犬登记,核发犬只饲养证,查处违章养犬和养犬扰民行为,组织收容和管理弃养犬、无主犬,捕杀狂犬、野犬。”据此规定,公安部门对流浪狗可以进行捕杀。
难就难在如何规范管理家养狗。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适用处罚条款仅第75条:“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处罚。”但该条款在现实操作中比较难执行,面临认定难和取证难的难题,比如何谓“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报警人认为干扰了,狗主人认为没干扰,在认定上没标准,取证上更是难。再如何谓“放任”?也缺乏认定标准,而且处罚明显偏轻。
笔者对多个派出所进行调查后,认为狗患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安全问题,很多人担心被狗咬。二是噪音问题,有些狗个头虽小,但叫声大。三是卫生问题,狗随地大小便给环境卫生带来严重挑战。因此,要解决这3个问题,关键是管好两个地方:一个是狗嘴巴,一个是狗屁股。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例,社区民警在工作中,主要是动员狗主人给狗戴上“口罩”,也叫狗嘴笼或狗皮套,专业名称叫“伊莉莎白套”,戴上后就不用担心狗乱叫乱咬了。另外,还劝导狗主人外出遛狗时带上簸箕和扫帚或者专门的宠物拾便器,及时清理狗粪便。这样就在无形中消除了大部分涉狗警情。
◆加强宣传合作形成良好氛围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2012年发生涉犬矛盾纠纷100余起,在警方采取一系列措施后,2013年涉犬矛盾纠纷降到20余起。
林西县公安局注重加强宣传,以现场咨询、横幅标语、通告和警方提示等多种形式宣传依法文明养犬,要求养犬人按时进行犬只免疫,不虐待和遗弃犬只,遛狗时使用约束绳;抓住遛犬集中的时间段,对无证犬、禁养犬,坚决依法予以强制收缴并处罚,做到违规养犬时时有人管,消除违规养犬的侥幸心理;与畜牧、城管、防疫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积极与流浪犬收容机构及民间组织合作,加强流浪犬的收容管理;发动群众积极提供违规养犬行为的线索,形成良好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