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贵州省息烽县正式启动“六五”依法治县工作。几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六五”依法治县工作,坚持“抓法治就是抓基础”、“抓法治就是抓环境”、“抓法治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化开展“法治息烽”、“平安息烽”和“和谐息烽”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息烽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坚强保障。
上下联动聚合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息烽县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依法治县工作机制,成立了以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将依法治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工作中,通过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专题会,对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依法治县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
息烽县充分发挥县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每年定期开展执法检查、调研和视察工作,对依法治县工作建言献策。2011年以来,该县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和调研21次,县政协开展视察14次、调研2次,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监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自“六五”依法治县启动以来,该县财政共划拨专项经费42万元,2012年单独出资23万元举办培训班,从人、财、物上优先提供保障,推动依法治县工作向纵深开展。
校地合作巧引智
息烽县组建的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工作队伍,是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前提条件。息烽县主动加强与高校合作,引进人才开展法制培训,组建了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制副校长、普法骨干等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依法治县工作网络。
如何提升法律服务队伍的素质?息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争取清华大学法学院在息烽县举办农村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培训项目,由清华大学出经费、出师资,每年在息烽举办一届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培训班。同时,清华大学法学院还派出教师到息烽挂职锻炼,指导息烽依法治县工作。这开创了清华大学在我省实施该项目的范例。
“六五”期间,息烽县共举办此类培训两期,培训人员涉及依法治县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行政执法人员、法制副校长、普法讲师团、村干部等,培训内容涉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婚姻法》、《劳动法》、《继承法》等40余种法律法规,受训人数达1000余人。
创新模式抓普法
息烽县从创新性、适用性的角度,积极创新载体,提高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各单位、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精选人员组成“六五”普法讲师团,根据各乡镇、单位的实际需求,由该县依治办报送项目,开展“点菜式”法律知识培训;以法制副校长为抓手,采用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歌咏比赛、组织参观等形式,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指导各单位、部门结合法律法规和服务对象,编印法律宣传书籍、画册等,让挂帮队员、义务邮递员、青年志愿者送法上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请到“法律顾问”;围绕重大节日和重要宣传节点,集中开展妇女维权、禁毒、综治、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宣传,现场接受群众咨询,释疑解惑;通过法制漫画征集与展评、新春法治灯谜竞猜和制作法制宣传围裙、折扇、挂历等宣传品,从各个领域渗透法律法规,加深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把握;广泛搜集群众喜闻乐见的案例,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编印《以案释法》农民法学读本,进一步拓展了“法律六进”的外延和内涵。
为了深化公民法律观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息烽县还从抓硬件、抓创建入手,打造了“法治德治示范一条街”、“公正司法示范单位”、“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法治长廊”等载体,强化法制文化阵地建设,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息烽集中营还被评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走进“息烽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在图文展区,透过大量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剖析了一个个贪官蜕变的轨迹,有的喊着廉政口号大肆腐败、有的为博红颜一笑以身试法、有的夫唱妇随捞取好处……让每个参观者触目惊心。
“六五”期间,息烽县开展大型宣传活动40余次,上法制课350场次,举办法制培训100余次,组织法治文艺演出30次;展出宣传展板800余块,发放宣传围裙等物品3000件;开展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法律服务近1000人次,形成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
“法治息烽”树形象
2011年,息烽县启动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为了打造法治型政府,息烽县完善了行政执法监督奖惩制度、执法评议考核、执法责任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依法行政有章可循。凡是政府的重大项目立项、大额资金开支及重大决策措施出台,都要经过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专题会集体研究,对涉及民生的重大决定,坚决执行听证程序。
2012年2月,息烽县启动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将该县住建局、交通局和西山乡作为试点,进一步清理了行政职权范围,制作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012年,息烽县人口计生局以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契机,建立完善了依法行政机制,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在群众中树立了“法治计生”新形象,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如何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是检验“法治息烽”创建成效的重要标尺。息烽县司法机关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不仅打出声威、震摄了犯罪,还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该县公安局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百日整顿”等专项行动,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该县法院积极推进审判制度和法律服务体系改革,开通了“诉讼直通车”,建立了巡回审理机制,开辟了“返乡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着力破解了广大群众维权难的问题;检察院启动了“阳光检务车”、“流动检察室”,成为全省检察机关首个专门的流动宣传接访平台;司法局积极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优势,依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该县各级各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依法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行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对社会治安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矛盾不上交、纠纷有人解”的目标。2012年,息烽县群众安全感上升到96.36%,同比上升7.42个百分点,名列全省17位、贵阳市第1位。2013年4月,息烽县被评为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并积极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众手浇开“法治花”
历经风雨,方见彩虹。通过开展“六五”依法治县工作,息烽县干部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普遍增强,依法治县水平大幅提升,推动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2年,息烽县地方生产总值达84.34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完成9.6亿元,增长3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亿元,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21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56元,增长15.99%,增速连续六年排贵阳市第一。
2011年以来,息烽县被上级部门表彰为“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法院系统优秀法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派驻监管场所示范检察室”,“全国司法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县公安局还被省公安厅表彰为“2011年案件评查贵阳市第一名”,养龙司乡幸福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一项项荣誉见证了息烽“六五”依法治县中期工作成果。“法治息烽”建设硕果累累,荣获“十佳和谐区县”称号。
今后,息烽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加快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基层民主进程,以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扎实的举措,把息烽县建成“法治完备、执法严明、司法公正、服务高效”的法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