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争论公务员工资高低,得找准参照物】

【人民日报:公务员收入不高,你为啥不信】

对于公务员工资这一话题,公众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其可能附加的各种隐性福利、与之密切相连的权力和灰色收入,似乎都在隐隐透露着公务员群体的“优越”之处。尤其是某些贪污腐败、权力寻租等现象的出现,为公务员群体贴上了法外利益占有者的标签。不少情况下,也有人将公务员与贪官混为一谈。如此,才有湖南冷水江市公务员工资被公开后网友大呼“好低”,这种“低”是与人们预想中的“高”相比,是与被屡屡曝光的贪腐官员的“土豪”形象相比。

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多,已经是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毋庸讳言,现实中,一些公务员除了工资以外,通过“三公消费”,打擦边球,拿些不明不白的“灰色收入”。还有一些“硕鼠”“蛀虫”, 越过法律的准绳,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窃取“黑色收入”,造成了较坏影响。但这与合法收入无关,属于另一性质的问题。

【每日电讯:公务员工资与其“被公开”,不如阳光化】

要想释疑,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将公务员工资收入阳光化,包括所有机构、单位的公务员,其工资收入均发布到网上,让民众随时都可以公开查询到,即可满足民众的好奇心,也符合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公务员本身就是纳税人供养的,又是为全体民众服务,理应向民众公开薪资标准和具体收入状况,由民众来甄别和监督,以免公务员以权谋私,给自己随意增加工资和福利。

因此,依法将公务员工资阳光化,向所有民众公开账目,接受外界监督,才能确保收入真实可靠。至于是高还是低,则是另外的讨论范畴。

·公安报:理性看待公务员的待遇

·京华时报:公务员工资公开不能靠偶然

·中青报:公务员工资单曝光之后的“意外”

·光明日报:理性看待公务员的待遇

·检察日报:公务员工资意外曝光让人看到什么

·人民日报:公务员待遇不妨多“解密”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