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论队建

不让“苍蝇”变“老虎”

2014-02-12 10:49: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杨小军

2013年,可说是反腐败年,也是作风建设年。自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央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场活动刚刚开始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是多次活动的又一次重复,习如以往。但时至今日,反“四风”和反腐败活动进行得有板有眼,既打“老虎”又打“苍蝇”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反“四风”扎扎实实地推进,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向深度发展。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腐败、接待上的腐败、用房上的腐败等,这些一个又一个多年管不住的事管住了,多年未解决的问题不少得到了解决。这些成效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也让人们看到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小处着手,防微杜渐,以免养虎为患,尾大不掉。

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习近平同志的这个讲话,揭示出反腐败工作的深刻道理,也指明了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方向。

执纪前移,才能源头治理。腐败现象也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所有的“老虎”都是“苍蝇”变的,而所有“苍蝇”都是“蛆”变的。所以,反腐败工作除了打“老虎”、打“苍蝇”以外,更应该从源头上抓起,从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开始,管住大多数人,管住违纪违规的点点滴滴。防止“蛆”变成“苍蝇”,防止“苍蝇”变成“老虎”。

就像大多数“江洋大盗”都是从小偷小摸开始的一样,大多数腐败分子也都是从小吃小喝、小礼品、小享受、小恩小惠开始的。如果管不住这些随处可见的“小事”,就会养痈遗患,最终酿成祸国殃民的大事。所以,党要管党其中一项重要和基础性内容,就是管住干部的作风,消除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蛆”,真正做到干部清正。

及时纠偏,才能防微杜渐。从一些党政大员的腐败案件查处看,我们缺乏灵敏的察觉机制,也缺乏及时的行为纠偏机制。即便这些党政大员的做法和行为越轨,也很难通过行为纠偏来制止其胆大妄为。最后,我们只有通过查处人的方法达到行为纠偏的目的。这是问题所在。我认为,需要及时的行为纠偏机制,发现一起纠偏一起,确保中央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和行为统一。

阳光透明,才能规范运行。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阳光也是最好的规范助推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既是制度建设问题,也是制度落实问题。公开不是为了露丑,而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公开促规范,是政治文明的应有之义。

公众参与,才能有力推进。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政机关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取得长久的成效,不仅仅是自上而下强力推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只有上下结合,才能让腐败无处藏身,只有上下结合,才能有力有效。

严肃查处,才能威慑有力。正确认识作风问题的严重性,正确认识腐败形势的严峻性,是反“四风”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我们处在一个需要用重典治理的形势下。所谓用重典,首先是强力督促查处机关,防止其不作为、选择性作为和假作为,严格和全面履行查处职责。其次是对作风问题、违纪违规问题、腐败问题,除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者本人外,还必须相应追究领导责任。

践行法治,才能长治久安。几十年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却更为突出。要想把墙上的规章制度变成地上的行为,就必须强化责任机制,明晰考核机制,推行奖惩机制。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