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民警回访家暴案件当事人
有小鲁撑腰感觉有了依靠
2月9日,《法制日报》记者跟随沈阳市沈河区五里河派出所教导员鲁振伟和民警曲波来到北文萃路的通达粮油店,买了两桶食用油和两袋大米,准备前往辖区居民何秀梅大娘家中探访。
这次登门并不是节后简单的慰问,而是带着一项特殊的任务——家庭暴力回访。
鲁振伟介绍说,前些年,何大娘时常被丈夫殴打,他们为她建立了涉嫌家庭暴力档案。
从鲁振伟手中的这份特殊档案记者注意到,档案包括家庭暴力案件出警登记表、反馈登记表、保证书、现场照片等。
“家庭暴力具有暴力循环的特点,施暴者冷静后会对被害人进入亲密期,但一段时期后会再次出现暴力行为,两种状态不断循环。”鲁振伟说,反馈登记表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设置的,他们会对此类家庭进行不定期回访。
记者在反馈登记表中看到,民警针对何大娘家的回访多达10余次,并附有详细的回访记录。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文萃社区一栋居民住宅,曲波拎着米油,侧身用肩膀顶开房门喊道:“何大娘,我们来看望你们了!”
当天室外气温零下十几度,而何大娘家却是热气腾腾,她正在灶台旁忙着为外出扫街的老伴刘福顺准备饭菜。
何大娘热情地将大家请上火炕,鲁振伟和曲波麻利地盘腿而坐,询问起她家的近况:“大娘,刘大叔最近表现怎么样啊?”
“你们总过来回访,他还写了保证书,早就不打我了。”何大娘说。
何大娘告诉记者:“以前我老伴三天两头就动手打我,我也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现在可好了,有了小鲁他们给我撑腰,感觉有了依靠,他们还帮我老伴找了份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离开何大娘家,记者一行又来到北文萃路早市,这里也有一家回访对象——海鲜摊主李强和妻子王艳。
李强夫妻见到鲁振伟和曲波,赶忙拜年。鲁振伟问王艳:“孩子4岁了吧?”王艳说:“嗯,4岁了,孩子奶奶看着呢,要不是曲警官挽救我们,还帮李强找了这个摊位,家早就散了,现在孩子可听话了!”
李强抢过话说:“请你们放心,现在收入稳定了,还有了儿子,打媳妇这事再也不碰了!”
走出早市,鲁振伟向记者介绍,家庭暴力让许多受害人走向极端。为此。2009年,他们创造性地设立了涉嫌家庭暴力档案,集110出警及时制止家庭暴力升级、发现犯罪及时打击、定期回访防止家庭暴力循环、提供证据帮助被害人诉讼为一体。
鲁振伟欣慰地对记者说:“目前,五里河派出所已经为102个家庭建立档案,还组织沈河区妇联和五里河街道在盛华苑社区建立了‘110家庭暴力投诉中心’试点,全社会齐抓共管,这种模式已经成功挽救了960余个濒临破裂的家庭。”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记者手记
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并不像侦破案件那样出彩,但却维护了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家庭,为促进社会和谐默默给力。
记者在与民警一起回访家庭暴力家庭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事后补救机制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干预家庭暴力时,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处置现场、控制事态升级上,而忽略了事后补救机制,导致治标不治本。
事后补救机制对施暴者而言,形成了一种长期的良性压力;对于受害者而言,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保护网。干预家庭暴力任重而道远,立法机构应积极推进反家庭暴力法立法进程,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促使施暴者真心悔过,使受害者看到希望。
(记者霍仕明 见习记者韩宇)